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对外投资 » 正文

中国对外投资重心转向 未来几十年在美投资或大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核心提示:近四十年来,迅速增长的双边贸易一直是中美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直到最近几年,中国在美的直接对外投资(FDI)才开始凸显重要作用。

近四十年来,迅速增长的双边贸易一直是中美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直到最近几年,中国在美的直接对外投资(FDI)才开始凸显重要作用。

保尔森基金会近日发布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保尔森撰写的《阐明中国在美投资》认为,美国并没有吸引到相应规模的中国资本。不过,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在美投资很可能会经历大幅增长。然而,美国若想充分捕捉这一机遇,必须维持开放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市场竞争中国资本。

中国对外投资重心逐渐转向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之一。2014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为116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亨利·保尔森称,亚太国家依然是中国更为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但在过去几年间,中国赴美投资开始不断攀升。不过,中国在美FDI的存量相较于另一亚洲经济强国——日本仍然差得很远。截至2012年,虽然中国GDP是日本的两倍,但是日本在美国的投资却是中国的八倍以上。

中国资本也开始探索进入欧盟。实际上,自2007年以来,欧洲作为中国资本的主要接收国,已经连续数年超过美国。比如,2012年中国在欧投资比在美投资高出50%,2015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230亿美元。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一旦实施,中国资本将持续涌入新兴市场与前沿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但这不应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投资者已经越来越多地转向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尤其是除政策银行与主权投资基金之外的中国公司。中国的目标市场更加多元,投资者的构成也发生了演变。国企不再是投资主体,相反,民营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亨利·保尔森称。

中美两国之间的资本流动已经规模惊人。但过去,大部分从中国流向美国的资本都是购买证券等纸上交易,特别是美国国债的购买,并非直接投资,也就不需要雇佣美国工人,或者建造工厂等实体资产。但现在这种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亨利·保尔森认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增长,虽然大部分投资一度涌向非洲与拉丁美洲,但现在中国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西方发达经济体。这意味着中国在美的直接投资已经从之前的低位开始迅猛攀升。

正因如此,中国在美投资开始维持或创造当地就业岗位。在一些项目中,中国投资人为美国企业提供成长资本,帮助其扩大产能。对于另一些项目,通过与中国投资人成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些美国企业发掘了中国市场的新商机。另外,中国市场的规模与容量毕竟可观,创新性的美国初创公司得以快速量产新产品,降低新兴技术成本。从这一意义上,中国投资将造福于面临激烈全球竞争的美国中小企业、制造商、初创公司、农民和农场主。

三大原因或促使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大幅增长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涨落背后有着诸多因素。在亨利·保尔森看来,中国经济的动向,包括汇率变动与资本控制就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过,这些属于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影响整体趋势的可能性不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趋势将会延续。”

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正在经历快速变化,按照中国现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投资人在本土市场的收益降低,投资机会受限。

其次,许多中国公司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阶段,他们在本土市场大获成功,自然将目光转向了全球性扩张,立志成为全球性品牌。

再次,中国企业的投资目标正在从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与大宗商品,转向发达市场的消费者与企业技术服务。

亨利·保尔森认为,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有大幅增长的潜力,但具体的表现将取决于美国市场的能力与意愿,取决于美国联邦政府、州市政府与美国企业是否能利用这一机会,继续接纳外国投资。这就要求美国打造开放的投资环境,欢迎中国在内的国际资本。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最终完成将提高跨境投资规则和相关机构的可预测性,极大地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若想吸引到源源不断的直接投资,美国将需要与欧盟等其他发达市场展开竞争。”亨利·保尔森称,从亚洲到欧洲,各国对中国资本的争抢已进入白热化。如果美国无法维持一个欢迎而非拒绝境外资本,特别是中国资本的投资环境,那么美国将无法充分收获中国投资带来的利好。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挑战

直接投资固然能带来巨大商机,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实际难题与执行挑战。“仅仅对外国资本有需求或有意愿投资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潜在的合作必须能带来经济效益,投资人可以从中收获可观回报,投资接收方能够发掘新机遇。”亨利·保尔森称。

亨利·保尔森称,美国是一个相对开放透明的市场,但是交易的识别与执行过程依旧复杂繁复。这包括遵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联邦与州法规,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协调当地利益相关方并解决企业文化差异等种种考虑。

而当交易双方来自美国和中国,上述这些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在亨利·保尔森看来,由于中美之间的文化。法律法规差异、对目标市场与机遇的理解不同、政治动态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挑战将进一步放大。因此由于经济、法律和政治上的种种原因,一些投资项目胎死腹中。许多项目即使落地,最终也未能取得经济与商业上的成功。

亨利·保尔森称,相较而言,中国目前的投资数量不多,但一些较大规模的交易已经引起了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担忧。人们质疑这些收购交易的本质与意图,这在高科技行业尤为明显。但其实,这些恐惧往往毫无根据,产生于对投资机制的常见误解。

“不管投资人来自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他们寻求的都是平稳的投资环境和稳定的长期回报。当投资涉及工厂、生产设施和不动产等实体资产时,投资人的身份也许会发生变化,但这些资产几乎从来不会离开美国。任何收购美国公司的外国买家必须牢记以下两条准则:收购必须根植于经济考量,避免出价过高;交易完成并不是结尾,收购后留住人才是关键。”亨利·保尔森称。

亨利·保尔森称,总体而言,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中国投资者在美国市场的行为与其他国际投资者大体相似,他们都希望投资优质资产,追求投资多元化,瞄准与中国经济互补的行业以满足国内需求。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