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到2014年,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十年间增长了11倍,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了7倍。21日,在“中国、印度、南非在非洲跨境农业投资国际研讨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称,这是最近几年乃至近十年中国整个的对外农业投资的总体情况。
他认为,总的来看,农业对外直接投资(ODI)还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规模还比较小。一方面,加工、物流、仓储及服务等一系列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截止到2015年初,累计投资在5000万美元的农业企业不足4%。而累计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下的农业企业约占60%,累计投资在200万以下美元的农业企业约占43%。
另外,农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欧洲和非洲,投资领域也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同时,也逐渐从产业链的初级环节向高附加值的环节延伸,虽然目前有一定优势,但是中小企业还是处在初级和低端。
针对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大企业走出去的提问,宋洪远认为,政策上肯定愿意规模大一点的企业走出去,但这得靠市场。因为走出去是有风险的,谁能走出去,谁不能走出去,要由市场来决定。有时候,“大个头”不愿意走出去,而“小个头”市场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反而愿意走出去。
还有就是领域和行业的问题,他补充说,过去的一些投资主要是考虑国内的需求,比方说国内的产品不够,需要投资把产品运回来。现在国内的农产品(000061)也面临着总体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难题。所以政府也在考虑,更多的看走出去的企业类型,比如价值增值型,市场开拓型,还有资源寻求型,还是得靠市场,让企业自己去做选择。
不过,中国农业的对外投资也面临着挑战。特别是2008年之后,贸易环境发生变化,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宋洪远说,通过对数省的几十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调研发现,这些不稳定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没有形成一定的稳定政策体系、政策环境,还存在着融资困难,成本比较高,以及保险、贷款等方面的问题;二是由于规模较小,特别是从事农业投资的企业,存在着企业缺乏到投资国的管理人才、对当地文化不够适应、政策法律不够了解等情况,总的来看竞争能力还不够强;三是政府和行业组织提供的基础服务跟不上,比如财会、法律、咨询、技术等。
对于未来,宋洪远认为,根据报告预测,全球FDI会持续复苏,从2015年的1.4万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5万亿美元,2017将达到1.7万亿美元,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减弱,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回暖。这为我国开展对外投资,推进农业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些条件。
他说,中国走出去开展农业对外投资合作,还是要互利共盈,兼顾各方利益。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此外,要完善顶层设计,推进有关理念的行动与实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三,在积极参与全球农业、贸易、规则的谈判,商谈规则和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农业国际合作信息的服务平台,加强国际形势和对外投资的形势研判,努力寻求双方都有意愿的合作领域与项目。最后,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在自己经营取得收益的同时,还要积极履行好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