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投资逆风而行
本刊驻华盛顿特派记者金焱/文
中国海外投资如火如荼,中资公司频繁的并购行为,将中国对美投资数额不断推向新的高点。
4月中旬,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投资者在美国共为171项交易投资150亿美元,同时还有超过300亿美元的交易和项目正在商讨中。2015年,这些投资为美国增加了1.3万份全职工作,在过去15年,中国投资创造了9万份工作。
相关分析表明,自2015年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对人民币稳定性的担忧加速了中国海外交易的步伐,中国经济的成熟度在增加,美国经济复苏的吸引力更强,在短期内,国内需求减缓使中国政府更希望投资多样化。
据统计,2015年中国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10%(国际收支数据中,对外直接投资增长53%)。
德勤美国并购交易中国服务董事总经理李钰琪对《财经》记者说,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在全球的并购活动将继续保持增长,许多大型中国企业,不论国有还是私营,都有大量可支配的现金和信贷。中国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独具特点,即相对于全球商业运营,中国企业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认知度和熟悉程度更高。海外收购是获得海外经营资源、市场份额及相关技术的一个重要路径。
很多人也注意到,中国海外投资的热潮,发生在全球经济疲弱、全球自由贸易受到挑战的关键时刻。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中表示,当前全球资产市场出现新的动荡,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继续面临逆风。IMF因此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称如果前景持续恶化,世界经济有可能陷入长期停滞。
全球贸易量增长则与全球经济增长大致同步。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将遭遇连续第五年国际贸易增长低于趋势线、低于3%的水平,这将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时期。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梅丽特·杰诺(MeritJanow)也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有限责任公司主席,她对《财经》记者解释说,全球贸易是反映全球经济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中国经济放缓对全球贸易影响很大,因为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大宗商品重要的进口国,也进口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商品。
在全球增长乏力的困境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对外投资也非一帆风顺。例如安邦保险集团近期在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国际集团的竞标中退出,美国立法者们则在敦促美国官员,审查涉及金融基础设施的交易,如芝加哥证券交易所、战略半导体技术等。
投资新风向
市场人士大多看好今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进展。有研究认为中国对外投资在2016年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增长16%左右。
这个增长势头在2016年年初就已显现。1-2月商务部公布的非金融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达30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0%。据彭博报道,与全球并购活动疲弱趋势相反,2016年1-3月中资企业宣布的海外投资交易达970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有诸多因素:决策层鼓励企业“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审批要求不断简化,海外投资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加之中国与多个国家签订了相关投资协议;企业也对国内投资回报率预期下降、采取措施应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等缘由。
李钰琪指出,中国和其他一般新兴国家一样,其未来的增长速度、消费支出和货币价值的相对不确定性,促使中国企业在制定业务多样化的发展战略时,兼顾中国以外的其他大市场,并建立以其他货币为基准的资产基础。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格正在转向。过去美国等并非中国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而大宗商品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则被中国投资青睐。如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中国资本的流向从发展中国家转向了高收入的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
中国对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直接投资的特点是,投资总额并非天文数字,但增速迅猛。2014年、201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分别投资了119亿美元、150亿美元之后,而去年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额只占其全年对外投资的1200亿多美元的八分之一。2015年中国对美投资同比增长了30%后,2015年的迅猛势头在2016年第一季度得以延续,截至一季度末,中国企业在美已完成高达5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
除了投资规模和投资目的地变化之外,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也改变了过去集中于能源领域进行大型交易的模式,产业目标更多以科技产业及创新产业为主。得益于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集群效应以及人才储备,中国企业自2013年起开始更多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对信息科技、汽车、航空、医疗以及生物科技等创新领域均有涉猎。
美国律师事务所Stroock&Stroock&LavanLLP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办公室的管理合伙人克里斯·格里纳(ChrisGriner)律师对《财经》记者说,显然技术领域正受到更多中国企业青睐,他们希望能向科技链条的上端发展,通过在美投资可以帮他们将产业结构更多从简单制造业向技术型生产靠拢,因此这不让人感到意外。
杰诺则认为,中国对外投资是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变,从最初的大型交易以国有企业为主,到现在日益变为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都很活跃。从最初大量聚焦于能源和采掘业,拓展到制造业,到现在更多的在房地产和高科技领域投资,这是一个投资日益多样化的过程。
逆风而动?
不过,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最新披露的2014年审查情况表明,中国企业遭受审查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居榜首,涉及的行业包括电脑、电子产品、运输设备、化学用品等。2014年CFIUS审查的交易总共147笔,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从2012年到2014年间,受到审查的358笔交易中有68笔涉及中国投资者,其中在2012年有23笔,2013年21笔,2014年24笔。
2016年初,中国海外投资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中国保险公司安邦参与竞购喜达屋。喜达屋一度称安邦将修正收购价格为每股82.75美元,总价约141亿美元,按此计算,如果收购成功将打破2013年双汇创下的对美投资纪录,它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猪肉生产厂史密斯菲尔德,成为中国公司在最大美单笔投资。但安邦最终退出了喜达屋并购决逐。遇到逆风的还有民营企业复星国际,它宣布将终止去年6月宣布的从以色列德勒克集团(DELEKGROUP)手中买下保险和金融集团PHOENIXHOLDINGS控股股份的交易等。
中联重科同其它工程机械类企业一样,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下加速走出国门,在5700万欧元收购意大利纳都勒公司57%股权,开启全面国际化战略后,希望收购美国起重机制造商特雷克斯(TEREX)从而实现成为国际机械制造巨头的梦想。
收购一波三折,很多人质疑CFIUS能放行中联重科收购特雷克斯的交易,因为特雷克斯承接了美国政府的合同。实际上,如今对国家安全的风险评估,也不像过去绑定于任何特定行业。
传统上CFIUS会侧重于国防工业,但现在可能各个行业都有涉及。因此国家安全的风险评估从被购买的设备是否接近军事基地,到被收购的公司是否为美国政府提供服务。
安妮·萨拉丁(AnneSalladin)在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法律总顾问助理办公室——该办公室为CFIUS的主要领导任职近20年后,加入Stroock&Stroock&LavanLLP律师事务所任合伙人。她是为数不多曾在财政部担任CFIUS主席的顾问、随后进入私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之一。萨拉丁对《财经》记者说,过去人们常说CFIUS更多适用于安全敏感领域,但在《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FINSA)通过之后,国家安全风险被更广泛地应用了,包括关键的基础设施领域和其他方面。
安邦咨询研究团队就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做持续性跟踪发现,自冷战至今,美国始终对中国实施高科技封锁,并于2013年7月发布《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遇阻一直受困于该项政策,尤其涉及到金融信息、半导体芯片、高技术制造等领域。
中国日益加大的对美投资既改变着、也考验着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间的关系。中国投资更多担心美国在此问题上有越来越强的政治化倾向。近日美国政府计划暂时解除针对中国中兴通讯公司的出口禁令,以缓和华盛顿与北京的紧张关系。
中国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曾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举行的以“中美投资协定”为主题的分论坛上表示,从去年开始,中国对美贸易已经处于第一位了,这种情况下达成协议,将利于世界多边的碎片化投资逐渐回归整合为世界多边的投资协定,对世界经济发展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中国本身来讲,企业走出去加入全球价值链,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必须对中国开放市场,不仅是市场准入方面,还在很多其方面的审核要更加透明。
实际上,中国的投资者对美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中国附属企业遍布美国435个国会选区中的362个,纽约主要受益于与中国在旅游业和金融服务相关行业的交易,而东南地区主要得益于中国在石油化工、制造业的投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对《财经》记者说,2016年中国在美国的投资第一季度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进行,美国的地方府政和州官员热忱地欢迎创造就业机会的投资。
欧伦斯指出,尽管今年有许多政治活动口号聚焦于工作岗位流出美国上,但中国的投资正在太平洋这边支撑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