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9日讯 12月9日,第五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今年是该论坛举办的第五年,而这五年,也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交通技术创新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建设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意味着我国将在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在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教授聚焦中国“交通强国”,详细阐释了这一战略的意义、内涵与方略。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徐飞看来,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中国“交通强国”的战略基础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量、交通“国家名片”、超级交通工程等五大方面。徐飞谈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重大,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位一体,密集交叉,有效衔接,一个多层次、多节点、全覆盖的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大交通”体系盛大呈现,必将有力支撑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同时,中国交通运输量名列世界前茅。徐飞带来一组硬数据:2016年,全社会客、货运输量分别达192亿人次和433亿吨,客、货周转量31239.87亿人公里和182432.29亿吨公里。概言之,铁路旅客周转量及货运量、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周转量、水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均居世界第一,民航运输旅客及货邮周转量均居世界第二,快递年业务量居世界第一,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我国占据7席。此外,城市客运方面,全年完成城市客运量1285.15亿人,其中轨道交通完成161.51亿人。运输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交通发展速度不断催生“中国名片”。高速列车、C919大型客机、振华港机、海工机械特种船舶、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交通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徐飞说到,“‘中国名片’支撑‘中国标准’,承载中国外交,彰显中国担当。”而另一方面,一系列超级交通工程,正在托举着中国梦。“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隧、深水筑港、大型机场工程等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沪昆高铁、港珠澳大桥、洋山深水港、北京新机场及南海岛礁建设等一批交通超级工程震撼世界。”徐飞接着谈到,行业现代治理能力大幅跃升。我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网约出租车、共享单车管理的全国性规章,为全球新业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交通何以强国?徐飞认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意义在于,交通“强国”是世界强国的显著表征;交通驱动要素流动,拉动关联产业协同,促进经济发展;交通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交通助推主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舟车广至,推动文化融合;交通进步,推动文明演进。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期,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即将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两个时期”实现了“中国道路”与“人类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彰显了中国无比坚定的“道路自信”与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情怀。
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内涵是什么?徐飞谈到,交通强国应当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装备技术等硬实力方面位居世界前列,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和综合智能运输大通道,将运载中国国民经济高效持续健康运行。同时,拥有相匹配的软实力,建成先进的现代行业治理体系、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引领性的科技创新体系、有影响力和塑造力的国际交通话语权和一支与强国地位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机结合,不仅使交通运输业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引领性和战略性地位更加坚实,而且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人民满意交通”,以及多方联动、治理有效、法制健全、文明守信、绿色智慧、综合发展的“现代交通”得以实现。
徐飞谈到,要着力建设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人民满意交通”,着力打造多方联动、治理有效、法制健全、文明守信、绿色智慧、综合发展的“现代交通”。为此,“交通强国”战略方略应体现在全面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综合交通;大力推进交通科技创新,打造智慧交通;抢占速度制高点;全面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打造平安交通;全面践行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绿色交通;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质量交通;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积极扩大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合作,实施交通运输国际化工程;加速交通行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力提升治理能力;建设军民融合的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