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工商联以解决企业所需所盼为出发点,积极搭建东西部劳务合作的平台,不断探索双方合作共赢的路径,走出了一条既能给达州务工者带来较高的收入,又为舟山航运企业提供稳定海员补充规划的双赢“亲企”路。
01
踏踏实实走好“调研路”
市工商联在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中,发现用工难问题是一直困扰企业的大难题,特别是航运企业尤为突出。舟山作为航运大市,对海员需求量较大,全市海员数量约占浙江海员的60%、全国的6%。但由于船员年龄结构老化,中普船员主要依靠外地船员补充,用工存在较大缺口。2018年,在开展东西部扶贫工作调研中发现,舟山的对口合作城市——四川达州拥有690万人口,是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两地开展劳务合作存在较为广阔的前景,是一条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的可行之路。
02
实实在在走好“合作路”
市工商联多次组织航运企业赴达州和结对县市宣汉、万源考察,参观调研了当地职业学校,走访市人社局等职能部门,了解达州人力资源的特点,找准互利合作切入点,创新实施东西部劳务协作“2+1”扶贫机制。通过“技能提升+订单就业”模式,将达州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有效转化为服务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技能人才,为全国提供了践行“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舟山样本”。 针对达州学生知识结构、所学专业和目前舟山的就业方向等情况,市工商联联合市人社局与达州共同谋划开办海员班,受到了舟山航运企业和达州就业人员的欢迎。目前,已成功开办机电、旅游管理、海员培训等“2+1”订单班,吸引240余名达州籍学员来舟工作。
03
兢兢业业走好“惠企路”
市工商联一方面积极走访航运企业,了解企业用工缺口,另一方面走访人力资源、港航等部门,协调筹措落实培训经费,制定完善“海员班”订单培养方案。经过反复推敲,提出“入学-培训-考证-实习-就业”一条龙服务,即学员取得海员资质后,由市工商联所属航运会员企业保障就业,探索出了一条海员培养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市已成功开办“海员班”四期,为航运企业培养海员近100人,72名海员在本市成功就业,极大缓解了本市航运企业用工难的燃眉之急。
下一步,市工商联还将立足舟山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延伸跨区域劳务协作的合作对象和合作领域,为我市企业精准输送用工,力促订单式培训进入常态化,让“亲企”之路越走越远。
供稿:市工商联、党外知识分子与非公有制经济处
原标题:《【创先行争高分】走好“亲企”路,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舟山市积极搭建东西部劳务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