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对外投资 » 正文

中阿携手深化丝路合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9  来源:中国天津商务网
核心提示:中阿合作正进入“一带一路”的落实阶段。“一带一路”更像是连接中国向西走和阿拉伯国家“向东走”发展趋势的主线。
       中阿合作正进入“一带一路”的落实阶段。“一带一路”更像是连接中国向西走和阿拉伯国家“向东走”发展趋势的主线。而在牵手之下,是当前中阿双方实现发展繁荣、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这成为中阿双方共谋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日前,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会议通过并签署《多哈宣言》和《2016年至2018年行动执行计划》两个成果文件。这对于推进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完善“1+2+3”合作格局以及发挥“1+1>2”的规模效应都有着重要作用。
  推动“一带一路”合作
  两年一次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显然和“一带一路”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在贺信中特别强调了深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合作。在2014年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就曾提出了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果说2014年的会议上,中阿双方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尚处于起航阶段,现在则正是落实和腾飞的重要阶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廖百智如是说。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次会议上,中阿双方深入探讨了“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中阿战略合作”这一重要议题,全面规划未来两年中阿集体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合作项目。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间的合作正在向纵深发展。廖百智认为,这从今年1月习近平将中东三国作为2016年首访对象就能够看出来。彼时,中国和中东国家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国发布了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阿方对于加速“一带一路”合作也“非常有热情”。“这是非常好的开端,此次中阿合作论坛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已经到了夯实访问成果的阶段了。”廖百智说。
  中阿合作正进入“一带一路”的落实阶段。廖百智指出,从近处看,落实包括了今年1月份习近平访问中东时提出的设立150亿美元的中东工业化专项贷款等具体项目;从长远看,落实也包括上次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所提出的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等。这次中阿会议提出了要在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以及人文交流方面进一步进行合作,并将之作为“一带一路”的三大支柱,此外还有18类、36领域的合作。“可以看到,合作更加细化了。”
  打造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更像是连接中国向西走和阿拉伯国家“向东走”发展趋势的主线。而在牵手之下,是当前中阿双方实现发展繁荣、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这成为中阿双方共谋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廖百智指出,现在阿拉伯国家都将经济转型、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发展和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目标,大部分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基建、能源作为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点。比如缺少石油的埃及,近年来进行了新苏伊士运河、新首都建设等多个项目,希望通过基建、产能合作拉动内需,这些都是和中国天然对接的部分。
  对于海湾产油国来说,经济发展也被提上了日程。廖百智指出,油价下跌对于产油国而言确实压缩了利润空间,这使其不得不面对一直以来就存在的问题:经济结构单一。在油价高的时候,产油国缺乏改革的动力,现在已经到了经济转型的时机了。阿联酋、科威特、沙特等都是如此,后者除了发布2030愿景计划外,甚至计划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也改为综合的工业公司。“这些都是中国大有可为的地方”。
  廖百智坦言,除了这些领域的合作,此次会议还特别提出了“人文交流”。过去一段时期内,阿拉伯国家经历了很多,中阿间也经历了从误解到认同,目前中阿间的人文交流是深化的最好时期,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扭转“中国制造”形象、让中国品牌和产品走入阿拉伯国家会更加顺畅。“现在,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很久以前,加强人文交流、将软实力打出去,对于经济合作的辅助效果是更加有效且长远的。”
  “一带一路”最终还是落实在企业“走出去”上。廖百智指出,这就需要国家政策导向上更好地统筹规划。
  在廖百智看来,企业“走出去”后就是一张“名片”,需要更花心思地维护。除了地区安全、转变经营理念等“传统”问题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是长期规划,中国企业应该抱团形成“集团化作战”,实现运营一体化。比如在公路、铁路项目的建设中,除了前期的投资,还应该有后期的维护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公路周边的运营权、开发权的经营等。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