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对外投资 » 正文

新华社谈中外车企“反向合资”:合作已进入再平衡阶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27
核心提示:新华社报道,广汽集团近日发布公告说,拟对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另据日本三菱方

 新华社报道,广汽集团近日发布公告说,拟对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另据日本三菱方面的消息,广汽集团将以1元人民币对价受让三菱方面持有的广汽三菱50%的股权,原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

这表明外资车企通过进一步与中国车企合作,拓展在华发展空间。

同属于广汽集团的子品牌,广汽埃安在加速崛起,其新能源汽车月销4万辆渐成常态,与比亚迪、特斯拉形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BAT”格局。巧合的是,重组完成后,广汽三菱的产能将被广汽埃安接收,推动埃安增产。

这一幕也在德国老牌车企大众汽车上演。

2023年6月,上汽安亭一厂关停。这里曾是初代“国产”桑塔纳生产下线的老工业基地。1985年3月,经过此前6年的艰苦谈判,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海汽车合资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轿车企业。

桑塔纳只用了两年就在中国累计销量达到1万辆,到1998年完成首个100万辆汽车的生产。

与此同时,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新的合资故事也在续写。今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小鹏变“大鹏”,这次合作是跨国车企首次增资国内造车新势力。大众汽车品牌还将与小鹏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初期,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

分析认为,这是中国智能电动车的一次里程碑事件,是中国造车能力被国际传统头部车企认可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外车企合作的新进展。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经济的成长之路。从模仿到跟随再到并跑,大到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小到通信模块、功率芯片等车规级电子元器件,中国车企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今年6月,总部位于法国的世界头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集团,在深圳启用法雷奥(深圳)智能制造中心。

“深圳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强化了我们的信心。”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说,深圳拥有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智能网联汽车工业的价值构成当中约有30%来自信息产业,这与深圳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能有效衔接。

10月17日,比亚迪发布业绩预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05亿-2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1.2倍,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540万辆。2016年,德国人沃尔夫冈·艾格受邀出任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他曾担任奥迪等汽车品牌设计负责人。

“7年前我参观比亚迪工厂后,惊叹于这家公司的工业制造能力。”在他看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市场人士认为,中国汽车消费潜力依然韧性十足,外资车企在华发展空间广阔。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3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车型销量增速高达32%,市场份额达到13.8%。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获得中国消费者持续认可,就需要紧跟本土市场,加大产品更新换代力度。

从曾经的“市场换技术”到如今德国大众与小鹏汽车的“反向合资”,从人才匮乏到五湖四海汇聚,中国车企和外资车企的合作已进入再平衡阶段。

“直到十年前,中德合作还是德方提供技术、中方提供生产。但现在中国发展越来越快,科技越来越发达,我认为中德合作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德国籍汽车专家弗伦茨·拉普斯说。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