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符合安徽整个建筑行业和发展战略,海外板块是华力集团长期以来布局发展的重要板块,这既顺应了国家发展大势,也是不断提高集团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6月1日,安徽华力建设集团党委书记杜荣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开罗大酒店项目是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监理等在内的EPC总承包项目,包括项目设计,从国内的采购量占总造价近50%,既拉动国内产品销售,也为安徽建筑公司进行海外总包、拓展更大市场积累了经验。“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拓宽企业的国际视野,并能带动我国大批工程材料及机电设备出口,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同样值得高度重视。”
在安徽省编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国别指南》(下称《指南》)中显示,2015年全年安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6个、合同额29.7亿美元,分别增长15.0%、26.1%。对沿线国家实际投资近4亿美元、增长5.7倍,占全省43%。面对“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新的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安徽企业“走出去”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并进转变,实现“造船出海”。业务涉及国际工程承包、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合作、星级酒店、连锁超市经营等各个领域。
《指南》显示,2016年,安徽省继续布局“一带一路”,将争取对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地区的投资与合作取得突破,引导安徽省企业抢抓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新机遇,扩大对非投资合作规模,借以引爆安徽企业。
凭啥会“大火”
“主要是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朱胜利说,合肥“一带一路”战略的工作重点,是争取在每个经济走廊上均拥有一批重大项目,培养一批核心团队,搭出大框架。
那么,安徽该如何把握“有的放矢”这个度?
在经历了最初仅仅只提供劳务外包这一单纯“走出去”试水之后,杜荣平说,华力集团2011年成立安徽华力海外发展有限公司,首站是赞比亚。“现在,我们在赞比亚有一个占地面积30亩的基地,里面有员工生活区、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区、建筑材料仓储区和办公区。我们还有一个占地600亩的农场,该农场是以农业产业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项目,现已开发种植、养殖、畜牧和水产等,并修建了休闲别墅、露天烧烤场,计划开发儿童游乐场、游泳池和水上娱乐等,为赞比亚中资企业及本地企业提供商务交流、休闲娱乐的平台。”
同国内引进外资一样,像安徽华力这样,先行一步“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已经尝试在国外本土化。
“本地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的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遵守当地法律,充分运用当地劳动力资源,涉及到厨师、水电、木工、钢筋、电焊、汽车修理、养殖、服务业、驾驶等近30多个工种。最高峰用工达6000多人,不但为本地员工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同时通过培训使他们专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为企业在当地发展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有效减少了许多纠纷,避免许多风险,受到当地政府充分肯定和称赞,也为企业在国外长期发展培养一大批生力军。”杜荣平说。
“不管政府是否引导,对于企业来说,‘走出去’之前,心里都要有一杆秤。”5月23日,在“安徽政协江淮行”黄山站采访中,黄山睿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石立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我国已成为对外净投资国,且投资增速每年高达20%以上,这势必会引发国际市场对这部分产能抵抗,比如在光伏领域,所以国内企业“走出去”不能仅以分摊劳动力成本为最大目标,而是要契合被投资国意愿,依靠互联互通激发出新的国际市场需求。
还要再添一把火
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提出的2011—2014年间,安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从69.5亿美元增加至143.1亿美元,占安徽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从22.2%上升至29.1%。在进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安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商品以初级产品、农产品为主,而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服装为主,特别是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家用电器、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在印度、阿联酋、孟加拉、沙特阿拉伯等沿线国家均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相对大批量、结盟“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安徽“走出去”的省属企业相对凤毛麟角。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安徽的规模较大、“走出去”影响力也较大省属企业主要有,铜陵有色公司正在推进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项目、加拿大锌业金属公司项目、秘鲁白河铜矿项目;安徽燕庄油脂公司与安粮集团在非洲乌干达、坦桑尼亚合资成立AY国际贸易公司;安徽省农垦集团正在推进与津巴布韦50公顷土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江淮汽车与国外有关公司合作在巴西伊亚州卡马萨利市合资成立江淮汽车巴西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外经集团积极推进莫桑比克钛锆矿项目和俄罗斯德尔罗夫斯克州日产3000吨水泥厂项目;丰原集团在匈牙利建年产6万吨柠檬酸项目;安徽省建工集团与中国航空国际工程公司联合中标肯尼亚国际机场项目;马钢集团与南非Naledi公司合资新建6万件锻造车轮项目。
从安徽省属企业“走出去”的区域范围看,涉及到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非洲、东欧及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我国周边的亚洲地区、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的投资和准备投资建设项目布点相对较多,但都不太集中,多数“走出去”的企业处在单打独斗的境地。特别是在中亚和俄罗斯,真正“走出去”的省属企业相对偏少。
“省属企业‘走出去’,对外开放合作辐射面较广,但投资建设项目比较分散,缺乏‘抱团发展’,遇到问题,对外投资企业之间缺乏相互支持和经验交流渠道。”安徽省委党校教授李本和说。
而其中原因,一方面因为安徽省属企业总体实力不强,相对民营企业来说,其灵活性不够,开放程度不足、开放带动力也不强,由此导致安徽与“一带一路”核心区合作较少,同时面临着周边省份的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目前安徽省属企业“走出去”,框架性的协议较多,实质性的推动较少,大部分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法律、投资环境仍相对陌生,缺乏系统的信息渠道和人才支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安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
“综合分析,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可期,已经初步具备了进一步开展合作、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农村改革、区域统筹发展、通过产业承接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与我省经济发展阶段相近,这些经验和发展模式有些可以复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而进一步密切我省与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这是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日前提交给安徽省政府的“一带一路”课题报告总结。
“我们建议是,成立省级层面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抓紧出台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充分利用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所形成的人脉资源和网络,带动省内相关企业构建‘走出去战略联盟’,共同开展对外投资。设立‘一带一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加强多层次外事、人文交流。”课题执笔人之一、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处李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