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对外投资 » 正文

一带一路”催生亚洲能源新合作:四大路径并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一带一路”国家除油气流动外,还须在技术和信息、投资和资本以及人与人层面进行交流和互动。

“一带一路”国家除油气流动外,还须在技术和信息、投资和资本以及人与人层面进行交流和互动。

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低油价常态化,油气大国有着强烈的出口贸易冲动,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占世界油气资源潜力一半左右的“一带一路”国家。

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而重庆是中国能源重镇、页岩气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地区。6月27日-28日,聚集了亚洲各国能源领域的官、产、学领袖和国际能源组织官员的2016年亚洲能源合作论坛首次放到了重庆。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包括了与沿线各国进行能源合作。“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石油资源潜力2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55%;天然气资源潜力28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59%,主要集中在中东、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家及地区。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欧亚地区12个国家中已有10个和中国签署了协议。”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刘彬在论坛上说,欧亚国家对华关系普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中亚国家,特别是大项目的能源合作,都是国家领导人亲自推动。

但目前为止,亚洲地区缺乏一个能塑造共同合作安全的区域机制。“我们和俄罗斯、中亚有很多的油气流动,但是另外三个层面的合作才刚刚开始。”6月27日,在石油公司干了30多年的东帆石能源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东指出,能源合作三个层面分别是技术和信息的沟通,投资和资本流动,以及人与人的交流和互动。他认为,中美之间没有什么油气流动,但信息、相互投资和人员交流非常广泛。

会议结束时,论坛发出《建立亚洲地区能源智库合作平台的倡议》。呼吁建立亚洲智库合作研讨机制和常态化的信息交换机制,推动各国能源智库开展联合研究,协力促进各国能源合作,最终提升亚洲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谋求全球能源治理话语权。

多层面合作开始

此次论坛,不少能源大国派出多名专家和官员,向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伸出橄榄枝。

阿塞拜疆能源部机要和动员司官员乌加.瓦希德.贾巴罗夫说,该国南部天然气走廊已和国外很多企业签订了油气开发协议,但还有很多油气田可以开采。比如阿塞拜疆尚有2.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开采量可以和各国共同开采。

巴基斯坦MAE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哈斯耐.内扎.米尔扎坦言,该国GDP下滑3%,水电潜能有14万兆瓦,但资源利用率仅6%-20%。冬天需求旺盛,需要更多燃料发电,但因供应不足,供需差距大概是7000兆瓦。针对供需缺口,他希望建立区域电网,包括能源网络、电网和油气网,希望巴基斯坦和中国、中亚及其他国家共同开发。

此外,像伊朗的天然气、马来西亚的棕榈油都想卖到中国或其他国家。

“应该说,中国同欧亚地区国家全范围、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能源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刘彬说。

他举例说,像中哈原油管道作为我国第一条陆路跨国原油通道,自2006年7月投产以来,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原油8700万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计划2018年年底建成通气;亚马尔lng项目也在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建成了ABC三条管线,和中国西气东输管道相连接,构成了世界上最长的管线。中国通往中亚的第四条线也正在积极推进。

“现在,北京市民每天三顿饭有一顿饭是土库曼斯坦供的气。”刘彬说,土方希望和中国合作的天然气未来能达到1200亿立方米。什么概念?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每年的消费量可达20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未来有一半的天然气量从土库曼斯坦来。

除传统的油气电煤合作外,陈卫东在论坛上指出,中国和亚洲各国,还缺乏三个层次的流动,包括技术和信息的沟通,投资和资本流动以及人与人的交流和互动。去年6月,他到贝鲁特参加一个中东研讨会被人问,为什么中国人愿意投资非洲,而不愿意投资中东?

“在东北亚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市场的信息不够提振,这对建立能源合作机制是挑战。”韩国未来能源战略研究合作中心主任柳志哲在论坛上说,亚洲和东北亚的能源合作是一个短期的非约束性的协议,他希望能够交换更多的数据和研究成果,这样可以开展更多的项目包括天然气合作,同时鼓励商界的参与。

在技术交流上,印度总理已经提出和15个国家进行技术交换,包括太阳能(000591)开发等。在此次论坛上,蒙古能源部战略政策和规划司高级官员叶任.乌尔兹.巴特蒙赫发言称,中国的高压输电电网比较完善,中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可以为下一步建亚洲超级电网打下好的基础。

但在融资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低位徘徊,欧亚国家下行压力偏大,合作的项目融资压力较大。对此,中国银行(601988)原首席经济学家、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建议,他国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发行人民币债券,利用中国的能力来帮助其建基础设施,然后能源向中国出口,获得人民币资金作为偿还来源。

中俄关系进入新高度

俄罗斯能源外交与地缘政治研究中心院长斯坦尼斯拉夫.日兹宁在论坛上说,按照《俄罗斯2035年前能源政策草案》,俄罗斯正计划推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天然气田开发,以增加向亚洲国家出口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管道输送天然气)。有些项目已经动工,有些还在规划中。

2014年,中国石油(601857)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为长达十年之久的“马拉松”谈判画上句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说,根据合同,东线已经开始施工,争取按期完成;西线还没有签最终的协议。他透露,现在还有竞争,中亚各个线路过来比较多,而且距离市场比较远,至于还有什么新的考虑?他认为还得看进展。

目前,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力和第四大煤炭进口国,分别达到33亿千瓦时和15709万吨。201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数量占总进口量的14.56%。

俄罗斯对待中国态度的变化,与世界能源格局变化有关。冯玉军分析认为,一年多以来,美国凭借页岩气革命超越了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影响,能源产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未来挑战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俄罗斯现有的油气产区产量基本已经达到峰值,由于技术落后,保持既有产能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二是俄罗斯原油在传统市场遭到了LNG等其他能源多重压力;三是俄罗斯依然希望包括与中国的能源谈判中,保持对自己有利的价格高位。

中国社科院名誉学部委员陆南泉认为,俄罗斯经济下滑,特别是对中国能源合作项目来说有利,但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还必须依靠能源解决经济问题,包括引进外资、技术等。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