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对外投资 » 正文

中国外交“新名片”:千亿美元拓国际产能合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01  来源:大公网
核心提示: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不到三年,这一伟大倡议已经从蓝图走进现实。目前,中国已与21个国家签署了协议,开展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各国落地生根。

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不到三年,这一伟大倡议已经从蓝图走进现实。目前,中国已与21个国家签署了协议,开展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各国落地生根。截至目前,中方设立的各类多双边产能合作基金已超过1000亿美元(约7768亿港元),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中国外交“新名片”。

梳理中国对外开放升级的脉络不难发现,以基础设施建设输出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初期合作,注重为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架桥修路”,提升所在国家的民生福利,为产能合作的深入推进打下了基础。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71.8%;其中流向制造业的投资共98.3亿美元,同比增长212.1%;流向装备制造业61.9亿美元,同比增长387.4%,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63%。

中哈落实52早期收获项目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者,目前已形成52个早期收获项目,总投资270亿美元,开创了具有示范效应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

这个被哈总统命名为“李计划”的合作缘起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一次“急智反应”:在哈方推进“光明之路”计划,并表示愿与中国就出口铁矿石、农产品等合作时,李克强当即提议,在“光明之路”上进行深入的产能合作。

哈国的“光明之路”计划核心是加强本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李克强的建议将哈国基建的巨大缺口与中国富馀优质产能对接起来,正好契合了双方利益的交汇点。在李克强看来,产能合作并不仅是中哈两国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良方,也会为与相关国家类似合作提供范式。

优质产能对接非洲拉美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谈践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上表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顺应了时代需求,有助于拉动世界经济,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契合了许多国家的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产能合作输送的是优质产能、先进产能、绿色产能,不仅如此,还强调走出去的企业要关注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谈践透露,截至目前,中国已同21个国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中国在亚洲地区以“互联互通”为主体,初步构建起多元的合作体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建立为中国与亚太国家的产能合作提速。

在非洲大陆,中国政府开展“三网一化”合作,合作建设非洲铁路、公路和区域航空,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中国优厚的产能、技术和市场为工业化和基建等方面有巨大需求的非洲提供了坚实后盾。

拉美国家长期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经济发展呈现波动性。去年5月,李克强在访问巴西时提出中拉产能合作“3×3”新模式,共建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在有效克服拉美国家的“去工业化”困境的同时,还保证了地区经济的稳定。

既要好技术亦重好口碑

早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建项等“走出去”战略已开始布局。每一次中国公司的海外行为都会引起不少关注,却并非所有声音都是正面的。一方面,海外媒体往往对中企行为进行了政治性的解读,另一方面,外来企业容易遭遇来自目的地国家民众的怀疑与戒备。中国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对此表示,尊重当地风俗,加之利用自身优势真正帮助到当地经济,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才是中企在海外“站得住脚”的金字招牌。

为解决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塔马哈赛特居民生活饮用水问题,阿尔及利亚政府计划修建一条约1258公里的大口径输水管道,该项目被当地人称作“民心工程”,可见意义重大。从2007年中标,到完成通水工作,中石化下属公司比合同工期提前近5个月让撒哈拉沙漠的居民喝上清洁的饮用水,因而也被阿国总统布特弗利卡大加称赞为“生命之水、友谊之水”。

谈及经验,吕大鹏认为,核心技术决定企业能够“走多远、走多久”,而中企在海外行为凸显的社会责任,决定企业能否很好地融入当地。吕大鹏表示,以往海外对中企的抵制往往来自于中企在当地大量使用中国员工,影响当地居民的就业。中石化在阿国项目的成功不可埋没的原因是坚持使用本地员工,这样不但可以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还能够顺畅地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大大提高合作效率。

年内出台产能合作五年规划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把“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列为新一年工作重点,并倡议企业作为主体先行。6月初,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透露,正在编制的《“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将于年内出台,“为企业走出去、开展服务提供指南和指引。”

炼化工业争当“国家名片”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1401份,新签合同额311.2亿美元。

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高铁、核电被称为代表中国先进制造业的两张“国家名片”。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等中国能源化工领域的12名院士和5名专家联名上书中央,提出将中国炼油化工技术及装备作为制造业的第三张“国家名片”向国际社会推介。中国石化科技部主任谢在库介绍,炼化工业是中国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少数几个产业之一,一些先进技术已经出口国外多年,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典范”。将中国炼化制造技术作为新的“国家名片”推向世界,提升中国炼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既有底气,也非常必要”。

谢在库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炼化装置都比较旧,技术与中国比相对落后,这为中国先进的炼油化工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转移提供了机会。

国资领头民企抱团“出海”

如果说国字头企业是“一带一路”上的领头羊,那么民营企业则是当之无愧的生力军。在中国对外投资潮中,民企一度超越国企,是中资“走出去”的重头。数据显示,中国民企500强中,已有半数以上企业积极布局海外。

海外投资的经验教训使得民企愈发重视海外业务的先期调研。同时,民企也组织了各类企业联盟,同时借助各类政府、商会和国企平台,以抱团的方式一同“出海”。然而,面对海外市场的竞争环境,与大型国企相比,民企、尤其是中小企业仍显薄弱。

急需多样化金融服务

民营风电企业华锐2010年起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在8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15个项目,主要以供应设备和运维服务为主。华锐风电总裁徐东福介绍,目前公司海外业务取得了不错的回报。即便有了充足准备,徐东福说,公司也曾因对当地货币贬值幅度预估不足,未能作出相应的套期保值,导致收益缩水。

民营企业因专业人才有限、资金实力不足等原因,应对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尽管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具备实力的金融机构、协会和商会都在积极提供融资帮助。但徐东福认为,不仅在融资方面,民企还需要例如货币结算业务、了解各国金融体系等金融服务。徐东福希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打造一个安全中立、高效的国际资金通道,助民企在“走出去”的路上更有“底气”。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