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采网 » 政策法规 » 正文

《芜湖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批后公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4
核心提示:5月28日,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公开了《芜湖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此次规划年限与国土空间总体

5月28日,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公开了《芜湖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此次规划年限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一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根据《规划》,修编后的远期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线网总规模约186.0公里,构成“十字+放射”的布局方案。远景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线网总规模约300.2公里,整体形成“3主、1快、3加密、3市域”的网络构架。

远期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

修编后的远期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其中,主干线3条(1、2、3号线),约98.3公里;快线1条(4号线),约58.8公里;辅助线2条(3号线延伸线、4号线支线),约28.9公里。

1号线是一条衔接城北组团、主城区、城南组团的南北向骨干线路,已建成运营,全长30.5公里,共设25座车站,其中设3座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线路覆盖了主要的城市南北向客流走廊,衔接了主城区内的主要交通枢纽,串联了龙山枢纽、方特、中山路市级商业中心客流集散点。

2号线为东西走向的骨干线路,一期已建成运营。远期建设2号线二期,一、二期线路全长32.2公里,共设21座车站。线路串联江北组团、主城区、城东组团,承担东西向过江功能,同时线路覆盖江北新区的重点发展区域,能够带动沿线的土地开发及促进产业发展。其中,二期工程(江北段)过江通道方案从促进城市发展,便捷江南、江北联系层面分析,结合江南道路疏解条件,跨江通道由北京路调整至黄山西路,按照双通道走廊控制。

3号线为衔接城东组团、城南组团、龙湖新城的南北向骨干线。线路长35.6公里,共设22座车站。线路覆盖了芜湖城东城南至三山片区的客流走廊,与1、2号线共同构建芜湖中心城区的主要网络。3号线延伸线是连接三山片区与繁昌的线路。线路全长19.3公里,设7座车站。线路强化三山片区至繁昌的延伸,加强繁昌城区与三山、主城间的快速联系。

4号线是串联芜湖江北新区、主城区至湾沚区的市域线,主线全长58.8公里,设29座车站;4号线支线由东湖路站引出,止于湾沚南站,支线全长9.6公里,设6座车站。线路快速联系江北、主城区与湾沚区,在主城区内加密东西向客流覆盖。

远景线网增加到8条线路

根据《规划》,远景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较远期增加5号线、市域(郊)铁路(轨道)S1线、市域(郊)铁路(轨道)S2线和市域(郊)铁路(轨道)S3线。

5号线是主城区、城东组团北部的一条加密线。线路全长14.7公里,设11座车站。线路与1、2、3、4号线衔接。

S1线由芜湖北站至沈巷片区,长约16.5公里。线路串联江北组团与沈巷组团,促进江北各片区联系。

S2线由芜湖南站至南陵站,长约54.5公里。线路串联了芜湖南站、南陵站等交通枢纽,同时服务了南陵县城区内的客流出行。

S3线由芜湖北站至无为站,长约28.5公里。为连接江北新区至无为市的市域线,实现芜湖中心城与无为市间的快速联系。

据了解,此次规划目标是对原轨道线网进行优化提升,使其与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相适应,构建与“一江两屏、三带五区、一主两副、一湾四极”市域空间结构相匹配,与土地利用相协调、规模合理、层次明晰、多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系统,促进城市公交出行品质的跃升,支撑城市空间结构重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