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介绍了我国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具体进展和下一阶段的推进思路。
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还将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未来产业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金壮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与各方一道,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我国工业形成了全、多、大的独特优势。“全”是体系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
“多”是品种多,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大”是规模大,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6.2%,占全球比重约30%。
二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7%,装备制造业占比达33.6%;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2023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22亿吨,利用率达到54%。
三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已布局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部分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
四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50.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6.3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五是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工业互联网初步建成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
支持工业大省和工业大市勇挑大梁
金壮龙说,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扎实推进稳增长、保安全、促升级,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他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抓好十大重点行业的发展。十大行业分别是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这些行业规模大,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在70%左右。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鼓励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今年前5个月,江苏、广东等10个工业大省的工业增加值增速都高于全国;50个工业大市中,有10多个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落实落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继续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将在未来产业培育更多独角兽和专精特新企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金壮龙说,要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绿色、智能、融合,鼓励支持企业率先布局、持续投入,构筑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金壮龙要求,未来产业要超前布局。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这六个方向,特别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开发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待发布
金壮龙表示,夯实新型工业化根基,需要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要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应用示范;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装备。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推动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引导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
在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布局,围绕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再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
在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方面,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壮大科技服务市场,培育国际化科技中介机构,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打造中国制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