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张斌、李迅雷、沈建光、万敏、郑津、彭志辉、王钻等先后发言。在认真听取专家和企业家发言后,李强说,今年的形势比较特殊,我们沉着冷静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同时要清醒看到,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我们对此已经作了充分估计,做好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我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挑战中前进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李强强调,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做好二季度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尤为重要,各项工作都要持续加力、更加给力。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加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在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同时加快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入落实各项支持性政策,着力规范涉企执法,进一步解决账款拖欠、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服务。
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从1-2月份及3月前瞻指数来看,一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平稳开局,市场机构预判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在5%左右。春节假期消费热潮、科技创新亮点纷呈等,显示出我国经济有较好的增长潜力,叠加上宏观政策靠前发力,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不过,4月初,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外发布“对等关税”,对其他国家全面加征关税,全球经济预计将受到冲击,中国经济也会受到拖累。面对出口方面的负面冲击,通过加大扩内需政策力度,来推动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是市场较为普遍的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总理座谈会上的七位专家与企业家,前三位为经济专家,后四位为企业代表。三位经济专家近期均围绕美国加征关税及政策应对提出过相关建议。四位企业家颇具代表性,主要涉及国际航运、工程机械、人形机器人、跨境电商等领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近期撰文表示,美国“对等关税”冲击远超市场预期,世界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市场担心的不仅是超预期的关税,也在担心破损的全球贸易秩序,以及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比较而言,大部分的国内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相对乐观,主要来自四方面理由的支撑:一是经济的基本盘,二是中长期政策环境的基本盘,三是中国有充分的政策空间应对美国关税冲击,四是资本市场估值更具吸引力。中国有丰富的扩大内需政策空间,以对冲外需下降。中国通胀水平很低,这意味着无论是通过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都不至于担心通胀风险。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为了应对美国超预期加征关税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关税报复升级,必须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尤其要通过大力度促消费来改善供需关系。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方案,如对财政预算结构和支出规模再调整,增加财政支出中用于消费的比重,适度降低用于投资的比重,同时再增加赤字规模,用于惠民生、促消费。具体举措方面,可以再增加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促消费,可以体现在发放失业补贴、对低收入者发放食品券,对已毕业但尚未找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等。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美国从2月份开始多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但是1-2月份中国出口仍然保持增长,显示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都在。美国高举关税大棒,这种做法是逆世界潮流、逆全球化潮流,很有可能砸到自己的脚,对美国未必会有好处。应对外部关税冲击,中国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很多,当前降准降息都有空间,财政政策有更大的空间,在提高养老金、发放生育补贴、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方面都有提升空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