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江北新区核心区浦辉路上的一处工地悄然开工,完成一系列前期准备后,桩基工程即将启动。这里便是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最先开工的示范路段,2.2公里长的浦辉路地下将建成目前国内最宽敞的四舱管廊,这也是国内首次建设专门“海绵管廊”,四舱中将有一个专门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的“海绵舱”。
南京江北新区共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约241公里,其中位于核心区的约64公里,目前一期管廊10公里已经建成。新近开工的二期管廊总长53公里,在核心区及其周边覆盖的范围更广,涉及横江大道、沿山大道、石佛大街、七里河大街、绿水湾路等18条道路。
与已建成的一期综合管廊一样,二期管廊依然是将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空调热力管、燃气、雨水、污水、真空垃圾管9种管线同时“埋”入地下。与一期管廊分单、双舱不同,二期管廊有了更宽敞的三舱、四舱设计。
起自七里河路、终于定向河路的浦辉路,衔接新区核心区中央大道、商务东街等主干路,贯通雨水舱、燃气舱、综合舱、环卫医疗舱,是核心区主干路之一。记者前天在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工程车等都在紧张作业中,施工人员介绍,四舱管廊宽14.4米、高4米,坑基要挖到地下6.8至8米深。
江北新区公共工程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北新区综合管廊秉承了“集约、智慧、生态”的原则,将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艺、物联网技术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尤其是在全国首创提出了“海绵管廊”的概念。
“所谓海绵管廊,是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地表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备、中央景观绿道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在综合管廊内设置独立的雨水仓、排放仓,通过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利用,排放地面雨水,促进城市健康水循环。”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浦辉路示范段的四舱管廊,分别为雨水舱、燃气舱、综合舱和环卫医疗舱。雨水舱将分隔出收集和排放区域,并配有专业的净化设备。一旦出现降雨,雨水可利用路面坡道流进管廊内的收集仓,当雨量达到一定数值,净化程序开启,经净化后水质达标的雨水可再利用,用于绿化喷灌等。此外,这一段管廊内特有的环卫医疗舱,是专为国际健康医疗城预留的,将摆放处理医疗垃圾的真空垃圾管等。
目前,新区二期管廊已开工的两段示范段,除了浦辉路,还有11公里长的浦滨路,同样也是四舱设计。浦滨路与新区核心区的“绿肺”——青龙绿带呈十字穿插,中央景观绿道与“海绵管廊”共同作用,未来新区核心区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