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采网 » 国内项目信息 » 正文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布局高科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3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日前联合批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继上海之后,合肥成为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

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日前联合批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继上海之后,合肥成为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安徽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不是围绕小的、分散的课题做研究,很多项目都是瞄准国际前沿、国家战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宋云涛如是评价。作为全超导托卡马克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宋云涛及其团队正在合肥筹备建造聚变工程实验堆、核聚变发电站。“这个装置是国际首个、国内唯一,代表了‘国家队’的水平。”宋云涛表示。

近年来,安徽汇聚科技智力,打造科创高地,科技创新成果频频亮相: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同步辐射装置、稳态强磁场装置,安徽大科学装置密集建设,且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升空,世界最薄0.15毫米现实触控玻璃实现量产,全球首款营业厅客服机器人晓曼开始在几家银行担任大堂经理……

“以往,由于实验预期与实践效果有落差,导致成果多、产业少,转化能力不强。”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张晓安说。针对这一问题,安徽努力完善体制机制,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梗阻,先后建成并运行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等10个新型研发与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涵盖“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等环节的全链条式产业创新体系,科研成果得以与市场对接,科教资源优势得以激发。

新兴高端产业正在加快布局。围绕机器人、智能终端等技术,一批重大产业基地正加快建设;在精准医疗、大赫兹芯片等领域,一批重大产业工程正逐步实施;着眼石墨烯、智能汽车等前沿科技,一批重大产业专项正加紧培育。

近年来,安徽将与国家核心利益不相关的成果转化收益的处置权下放给科研院所,50%至80%的成果收益直接奖励给核心团队,进一步调动科技创新积极性。“下一步将争取国家授权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促进科研人员双向流动等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表示,未来将多措并举,让更多成果落地、更多人才汇聚、更多产业聚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