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到2030年,聊城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8%,构建“一心、两轴、两带”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按照“西拓南展,东优北延”的中心城区发展策略,形成“一城、五区、多组团”的城市功能布局,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80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5平方公里以内——这是刚刚由省政府批复的《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中描绘的蓝图。
《总体规划》是我省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来,全省17地市中第二个批复的。《总体规划》拓展了我市城市发展空间,确立了我市中心城区未来二十余年的发展规模,将有效引导城市协调、绿色、科学发展。《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聊城城市性质是中国江北水城、冀鲁豫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聊城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聊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规划》批复中指出,到2030年,聊城市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8%,构建“一心、两轴、两带”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推动聊茌东都市区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临清市向中等城市,阳谷县、高唐县向I型小城市发展。加强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规划建设,优化村镇布局,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443平方公里的规划区范围内(即东昌府区行政辖区,含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实行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到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80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5平方公里以内。按照“西拓南展,东优北延”的中心城区发展策略,形成“一城、五区、多组团”的城市功能布局。
《总体规划》批复中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对东昌湖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科学划定城市绿线、蓝线保护范围,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重点做好聊城古城、米市街、礼拜寺街等历史城区、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保护好东昌湖、运河、古城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突出“河、湖、城”有机结合的河湖秀美大水城特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