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采网 » 投资信保 » 正文

银行业打造“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主动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3  来源:《金融时报》:
核心提示:“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处。”在

“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处。”在5月11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透露,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进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实际,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主动设点、走线、联网、布局,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另外,在中资机构走出去的同时,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机构也在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16年末,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有20个国家的54家商业银行在华设立了6家子行、1家财务公司、20家分行以及40家代表处。”

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倡议提出3年多来,中国银行业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资金融通,并对相关项目提供了大量银行服务。

提升跨境融资能力

潘光伟介绍,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资银行不断提升跨境融资能力,制定多项信贷政策及措施,通过银团贷款、产业基金、对外承包工程贷款、互惠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合理引导信贷投放。

“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开工,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涵盖公路、铁路、港口、电力、通信等多个领域。”据悉,仅2016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就达1260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

例如,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充分利用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贷款余额已达2000亿美元;中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底授信支持1000亿美元,跟进境外重大项目420个;工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储备412个项目,总投资金额3372亿美元;建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储备了180多个走出去重大项目,信贷规模900亿美元;此外,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如中信银行储备“一带一路”项目超过300个。

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中资银行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中外资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一是配套服务。为走出去企业跨境贸易提供结算、清算、汇兑等便利性支持,为跨境投资提供财务顾问、并购搭桥、股权融资等投行服务。二是撮合交易。中资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布局时间长、覆盖面广。中资银行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境外分支机构信息渠道优势,同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通过跨境投资洽谈会的形式,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技术、有品牌的中小企业请进来。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中小企业有技术、有品牌,但缺少市场,中资银行正积极发挥作用,把他们请进来,帮助企业寻找市场空间,实现全球资源、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的互联互通。三是管控风险。帮助客户合理地评估风险,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掉期等衍生工具有效对冲风险。对于企业如何规避汇率、利率市场风险,中资银行利用丰富的风险管控经验,帮助企业有效对冲风险。中资银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断打造开放合作和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和全球市场竞争力。

构建多元开放式金融服务

事实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一带一路”涉及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也比较大,少数或者单一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潘光伟指出,“一带一路”沿线整个投资主体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参与较多,但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包括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较少。二是政策性银行向纵深发展,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三是传统金融产品比较丰富,但创新型金融产品比较少。

“因为‘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期限长,所以需要构建一个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国际性开发机构组成的多元的、开放式的金融服务体系,秉承 ‘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潘光伟表示,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一样,在支持“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功能,逐步建立功能互补、优势特色明显的开放性金融支持保障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的、市场化的、互利多赢的金融保障支持。开发性金融机构贷款期限长,保本微利,不需政府补贴,在支持境内外“两基一支”的建设上发挥了独到的作用。相比而言,商业银行的优势则在于筹集资金渠道多元,可以吸收存款和发行专项理财计划,也可以向全球发行债券。另外,不少商业银行在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设有机构、网点,风控技术比较强。二者各具特色,优势互补。

充分考量债务风险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有媒体指出,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向一些国家提供的贷款是否会加剧这些国家的债务负担。

对此,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丁向群表示,国开行十分注重贷款项目的自偿性,主要是以项目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并未增加项目所在国财政负担。她强调,依据市场化原则,国开行在自主选择项目时一定会选择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并且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的项目。目前,绝大部分项目都产生了良好的现金流,还本付息正常。另外,对少数主权类客户的贷款,国开行对合作国的财政状况和主权信用等级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对授信额度以及贷款集中度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做到从源头上把控债务风险。另外,针对部分重债穷国的贷款,都会在IMF控制的贷款额度之内,贷款利率、期限等贷款条件也与IMF的要求一致。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称,进出口银行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对每一个国家都设定了债务上限。达到上限后,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意义特别重大、经济效益特别好的项目,还会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债务的可持续要建立在经济的可持续上,如果不帮这些国家发展经济,那么将来这些国家的债务也是很难持续的。”孙平强调,进出口银行在风险防范方面已采取了周全的措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