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创办了以吸引群众关注和参与体育运动为主旨的上海市民运动会。4年之后,第二届上海市民运动会如期而至。
在这4年时间里,中国老百姓的体育运动热情持续上升,以跑马拉松为代表的群众体育活动火爆全国。同时,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的“46号文件”,推动中国体育产业进入了黄金时代。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表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也要从理念和模式上进行转变。
“第一届市民运动会的办赛方式,是我们把办赛的任务从市里下达到区里,再下到街道,承办单位都是市级各个项目的协会,办赛主体依靠的均为体制内力量,”黄永平表示,不是说这样的方式不好,这种我们最习惯的办赛做法是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事业不再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社会上的各种体育俱乐部和企业的思维要比我们活跃得多,”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回忆说,今年1月向社会各界公布上海市民运动会的各个承办单位将进行社会公开招标之后,从后来收到的标书看,各类体育俱乐部和企业设计、策划的方案非常专业,质量很高,相比之下,很多协会的标书质量明显有差距。
按照上海市制订的政府部门招标相关规定,对标书的评估完全由第三方的专业人士进行,体育部门并不参与。在看到不少企业的投标方案明显优于市级协会后,第三方评估团队曾询问上海市体育局,能否接受在不少项目上市级协会可能落选的结果,上海市体育局明确表示,一切从优选择,不对任何协会进行照顾。
六四开的结果对上海市各个运动协会的冲击很大。
“有些协会一开始以为,招投标只是走走过场,市民运动会最终的各个承办单位不可能不给协会。”黄永平表示,“很多协会完全没有落选的思想准备”。
“以前,我们一直让协会主动改革,但他们爱听不听,现在,危机来了。”黄永平表示,“作为体育类社会组织的各个运动协会,你们的生存基础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你们能不能了解和满足各个项目爱好者的需求,进而推动这些项目在群众中更好地发展。可是我们的很多协会,长期以来把自己当作是政府的二级部门,拿着政府的钱,只做一些政府交代的事情,并没有主动尽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但在体育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企业、俱乐部和社会组织不是这样,他们对体育爱好者的需求有更准确的了解。
“我们常常说体育场地不足,人们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免费的体育场地,但另一方面,是很多人的体育生活方式还没有形成,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体育、参与运动,应该是各项目协会应尽的责任。”黄永平表示,上海市民运动会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老百姓关注体育、参与运动,如果协会做不好这件事,那就让能胜任的企业来做。
用一句时下最流行的话说,这也是体育领域的一种供给侧改革。
但对于不少运动项目的协会来说,转变自己行业老大的独尊地位并不容易。
赵光圣表示,“有的协会就放出话来,说我们在这个项目上一直都是上海滩的‘老大’,裁判也都在我们手里,如果不是我们来承办,赛事各方面的风险都会很大”。
在赵光圣看来,对于这些协会来说,抱怨是没有用的,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才是出路。也有人担心,因为在市民运动会的竞标中落选,协会可能会不配合中标的企业进行赛事运作,比如在裁判的选派上刁难企业等。赵光圣表示,对此应对的办法很多,如果真有协会敢用这种方式对抗,上海市体育部门就会从全国各地调集裁判。黄永平表示:“作为协会,你该干的事没干好,当企业、社会的力量培育得差不多了,协会的牌子是可以转移的”。
“体育事业的改革必须三轮驱动,不能只有政府这一只轮子,还应该有社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体育要从过去封闭的、少数人的事,变为开放的、与绝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事。体育部门要逐渐向由办到管过渡。我们期望的是,体育最终应该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黄永平表示,这一切都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体育部门转变思维和理念的要求。
对于上海体育部门主动进行的从封闭到开放的改革,上海的体育产业也是大力支持。承办赛车项目的相关负责人王笑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当然希望更多的群众能够参与赛车运动,以扩大市场。但企业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如果是像市民运动会这种由政府主办的活动,对公众的影响肯定是企业办活动无法相提并论的。
承办路跑项目的上海市路跑协会,是2015年3月刚成立的一个民间社会团体,其发起方是上海一家著名的体育运营公司,这个协会的成立大大分担了上海田径协会的工作压力,在推广跑步运动、规范行业管理和普及科学跑步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