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采网 » 国内项目信息 » 正文

上海市民运动会招标 体制外力量成主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7  来源:新华社
核心提示:四年一度的上海市民运动会如期而至,但在今年,上海市体育局直接承担业务指导或者领导关系的市级单项体育协会有一半以上没能在公开招标中拿到办赛权,目睹“体制外”主体成为办赛主力军的经历,成为这些协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教育”。
 
招标会现场

1

招标会现场 


  四年一度的上海市民运动会如期而至,但在今年,上海市体育局直接承担业务指导或者领导关系的市级单项体育协会有一半以上没能在公开招标中拿到办赛权,目睹“体制外”主体成为办赛主力军的经历,成为这些协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教育”。

  在今年1月份的市民运动会赛事推介会上,几百人的会场坐得满满当当,许多人站着听完了会。然后各自交申请,做方案,招投标,之后由专家评审选择办赛主体。

  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连锁运动场馆企业,他们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拿出了15000字的标书,最终以海选赛、精英训练营、街球大奖赛等想法打动了专家,击败了包括上海市篮协在内的竞争对手,拿到了本届市民运动会篮球总决赛的举办权。

  像洛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拿下汽车总决赛举办权的上海力盛赛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拿下电子竞技的阿里体育(上海)有限公司等。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表示,社会化的俱乐部、市场化的企业对体育爱好者的需求把握更准确,可以策划更有趣的赛制活动,考虑得更周全,提供的技术专业保障能力更强。他说:“很多协会没有思想准备,以为是走过场。最后都‘out’了。”

  这样的经历对于当惯了行业老大的体育协会的确是种打击,体育协会和体育主管部门常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开始也都是由体育部门培养扶持,但在体制改革铺开的当下,需要有外力改变这种现状。

  黄永平说:“体育协会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在于了解、满足爱好者的需求,这里不是体育的官方组织,不是‘二机关’,不是自娱自乐或者政府拨钱过日子的地方。离开这一点(满足民众需求),协会毫无意义。改革从体制上改还很有障碍与问题,但可以先从功能上改,从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状开始改变。”

  这样的情况,协会会不会有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表示,如果真的有协会不配合办赛,比如在专业裁判的资源上为难企业,“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请裁判,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也要打一打,敲一敲”。

  “改得了我们尽心协力帮你改,改不了就只能自然淘汰,我们把另外的主体扶持好。协会必须要有危机感。”黄永平总结道。

  这样的“挫折教育”无疑会逼着协会转变观念与做法。本次运动会,除了以优秀方案拿下项目办赛权的协会,许多申请失败的协会也表态会继续配合企业办赛。由于竞赛任务重而没有申请承办比赛的上海足协主动推荐公司招投标,承诺在公司招投标成功的情况下会全力配合。本次市民运动会是一次管办分离的尝试,也未尝不是协会自身寻求改变的契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