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调整,上证指数下跌0.39%,沪深300指数下跌0.67%,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上涨0.19%。从成分股表现看,绝味食品、东阿阿胶和广誉远等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其中,海尔智家、恒生电子、北方华创等不少成分股获北向资金大幅增持。展望后市,基金经理表示,2022年供给出清逻辑将继续发挥作用,市场仍有结构性行情,消费领域有望接棒周期板块迎来量价齐升。
多只成分股获北向资金增持
上周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绝味食品以13.85%的涨幅排在涨幅榜首位,东阿阿胶上涨13.83%居次,广誉远上涨13.33%,中新药业和同仁堂涨逾12%,洽洽食品、海大集团也涨逾10%。今年以来,广誉远上涨185.26%,同仁堂和北方华创分别上涨84.16%和82.64%,片仔癀和中新药业也涨逾70%。
Wind数据显示,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出12.21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五周的净流入。不过,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多只成分股仍获北向资金大幅增持。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上周北向资金净买入海尔智家4.77亿元,净买入恒生电子4.02亿元,净买入北方华创、伊利股份、韦尔股份和宁德时代均超过3亿元,净买入片仔癀2.80亿元,迈瑞医疗、科沃斯、中环股份等成分股也均被增持超过1亿元。
关注消费和成长板块
星石投资总经理、首席策略投资官汪晟表示,2021年,供给层面的变局是影响经济和市场的关键因素。经济层面,尽管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需求端的复苏并不显著,但供给端方面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市场层面,“牛不过三”的传统认知被打破,尽管广义流动性M2明显收敛,但得益于供给出清带来的强劲盈利支撑,股市继续上行。从行业结构来看,市场出现了一部分高估值高景气的板块继续估值扩张、多数低估值低景气价值股估值收缩的背离现象,资金更加追逐稀缺的高景气行业,从而导致市场表现并未沿着“均值回归”的路径演绎。
展望2022年,汪晟判断,供给出清逻辑将继续发挥作用,市场仍有结构性行情。不同的是,随着经济预期逐步企稳,上游领域的景气向下游传导将更为顺畅,消费领域有望接棒周期板块迎来量价齐升,中低市净率消费类资产有望迎来重估。可重点关注中低市净率的消费类资产,如航空旅游、物流、品牌消费、医药、广告媒体等。
清和泉资本表示,在“从地产基建周期转向双碳创新周期”的大趋势下,新经济发展仍然优先,尽管阶段性存在风格均衡,但全年成长仍是主线。2022年选股逻辑要回归重质,成长性、确定性强的优质公司将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行业上,清和泉看好新制造中的“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硬科技中的“军工、汽车智能化”,消费服务中的“食品饮料、机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