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燃料之一,如何大规模运输和储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日本把国运赌注押在氢能上,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
新能源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贸易往来。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占据未来能源主导地位,一些拥有大片沙漠、草原和海岸线的国家,将成为新能源出口国,船舶和管道运输的将不再是是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而是氢气、氨气等新燃料。
如此一来,像澳大利亚的内陆沙漠,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拥有大片草原的一些中亚国家等,这些地方人口密度低,阳光充足,风力足,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输出地。
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
日本和澳大利亚,显然走在了前面。两个国家在共同面对净零排放和能源转型方面,已经开始优势互补,提前布局。日本国土狭小,不仅传统的自然资源匮乏,清洁能源也受制于土地面积无法开展,只能把触角伸向澳大利亚等风光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由于澳大利亚离日本较近,海运也方便,在清洁能源上,日澳很快在商业、贸易、技术上密切合作,并提出“日澳技术脱碳伙伴关系”的方向,第一步侧重在清洁氢贸易伙伴关系。
01
澳日达成清洁氢能贸易伙伴关系
1月6日,澳大利亚政府发布声明称,澳政府将通过“澳大利亚清洁氢能贸易计划”(ACHTP)投资1.5亿澳元,用于支持出口供应链开发项目和清洁氢能及其衍生化合物(如清洁氨)商业化生产项目。
澳工业部称,ACHTP第一轮投资将依据“日本澳大利亚脱碳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于面向日本的清洁氢能出口。
澳总理莫里森表示,通过这项价值1.5亿澳元的项目,澳大利亚将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降低清洁能源技术成本,以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承诺。
莫里森说:“澳洲和日本计划在实现零排放的同时,推动经济和就业机会的增长,而清洁氢能是该计划的核心。”
清洁氢能是澳政府“长期碳减排计划”和“技术投资路线图”中列出的重点技术之一。
澳工业、能源及碳减排部长Angus Taylor表示,澳大利亚在清洁能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长期以来国际合作伙伴对澳洲的高品质资源一直有着强劲需求。“莫里森政府致力将澳洲打造成为为国际清洁氢能首选供应方,我们正通过持续投资以实现这一目标。”
澳大利亚此前的报告预测,到2050 年,清洁氢可以直接支持澳洲16000个工作岗位,另外还有13000个工作岗位来自相关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
到2050年,澳大利亚用于出口和国内使用的氢气生产也可能产生超过500亿美元的额外GDP。
02
日澳通过技术实现脱碳合作
当然,这次主打氢能的贸易伙伴关系,并非偶然,此前,日本与澳大利亚就在脱碳方面,有过商界和政府层面的共同合作。
2021年6月,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发布声明称,日本和澳大利亚共同致力于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并决心进一步合作以实现脱碳和净零排放的未来。
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做出过到 2050 年向净零排放过渡的承诺。双方认为,以技术为主导的应对措施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确保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至关重要。
因此,日本和澳大利亚决心通过技术研发合作,开发支持脱碳战略的低排放和零排放技术,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可扩展性和商业可行性,从而迅速加速全球减排并实现净零排放。
为此,日本和澳大利亚决定采取的举措包括:加强对低排放液化天然气生产、运输和使用的共同关注;清洁燃料氨、清洁氢和由可再生能源或化石燃料生产的具有大量碳捕获、利用和储存的衍生物;碳捕获利用和储存;碳回收;以及低排放的钢铁和铁矿石。
为了支持这一共同目标,日本和澳大利亚将酌情提供财政支持,以推进有助于开发和部署低排放和零排放技术的举措。承诺合作制定能够利用其他来源(包括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的资金的举措。
这种伙伴关系通过一些机制来实现,包括氢能供应链 (HESC)、日本-澳大利亚能源和资源对话 (JAERD),以及澳大利亚-日本氢能和燃料电池合作联合声明等倡议。
03
日本企业大规模投资澳大利亚清洁能源
澳日两国企业层面的氢能源投资与合作早已启动。
日本最大石油公司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ENEOS,简称“新日石”)和日本工程公司千代田及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于2018开始在昆士兰投建绿色氢技术示范工厂。
新日石将使用其自有专利电解技术生产氢气,并由一座250千瓦太阳能发电系统供电。工厂产出的氢气为甲基环己烷(MCH)形态,先以液体形式储存和运输,运至日本后再提炼转化为氢气。
这是日本政府240亿澳元绿色创新基金支持的首个项目。目前这个项目即将进入提产阶段。
去年6月,澳洲昆士兰政府支持在该州 Gladstone 地区建造一座 3GW 大型氢电解厂,这个项目是有澳洲国有发电机 Stanwell 和日本的岩谷公司( Iwatani Corporation )合资企业开发,作为将昆士兰定位为绿色氢的主要出口国的计划的关键部分,去年年底获得了发展势头。
这个项目的设施是目前该州同类设施中规模最大,预计将为昆士兰地区创造超过 5000个工作岗位,产生42亿美元的氢气出口和产生100亿美元的GDP。
去年7月,日本工业巨头丸红株式会社与澳大利亚投资者普罗维登斯资产管理集团(PAG)签署协议,将开发30个社区太阳能农场,这些农场将结合电池和储氢。这些发电场的年总发电量约为 500GWh,大致相当于一个 300MW 的太阳能装置。
除了企业层面的合作,金融机构也从资金方面提供支持。
日本设定了到 2050 年建立完整的氢能社会的目标。这包括将氢的价格降低 90%——使其比天然气便宜。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刺激了该行业,并引发了全球关注的浪潮。日本政府正在资助项目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
氢相关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试点项目的资金由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 (NEDO) 和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国家公司 (JOGMEC) 提供。NEDO 支持了澳大利亚的各种能源相关试点项目,包括由氢能供应链技术研究协会在维多利亚州拉特罗布谷开展的试点项目。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日本出口和投资保险(NEXI)以及JOGMEC的融资支持将用于商业规模的氢项目。这些在澳大利亚或国际上开发的项目需要确保日本公司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作为赞助商、承包商和承购商。
日本政府在立法和政策层面采取了大量行动来促进这一点。JBIC 的成文法于 2020 年1月进行了修订,明确将氢作为 JBIC 向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发达国家的项目提供出口信贷和海外投资贷款的合格部门。
在新兴和创新技术开发的早期阶段,日本资金支持对这些跨国项目的落地非常重要。
04
澳日传统能源关系转向清洁能源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它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和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也是全球重要的煤炭出口国之一。
日本总能源进口来源中,澳大利亚占主要位置。(单位:千兆焦耳)
左图为澳洲的贸易伙伴,中国第一,日本第二。右图为日本与澳洲来往人数。
澳大利亚是日本最大的能源和关键矿产供应国,而日本是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费国,其约 90% 的能源进口,澳大利亚占其中的 34%。其中澳大利亚提供日本约三分之二的煤炭和日本三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澳大利亚还提供了日本约 60% 的铁矿石进口。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和日本在能源和资源领域有着高度互补的关系。
但是,这种关系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脱碳背景下,显然需要转型。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它的繁荣取决于工业生产,但它面临着零排放政策的生存威胁。除非日本工业脱碳,否则其工业基础将面临资产搁浅的前景,这些资产能够生产,但无法将其出售给日益关注碳排放的市场。
为此,日本政府对“基本能源战略”进行了修改,提出加速从煤炭和天然气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源。
根据修订后的基本能源战略,到 2030 年,日本将把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翻一番以上,从2019年的18%左右增长到2030年的 36%-38%。
同时,日本将在同一时期大幅削减燃煤和燃气发电机的供电量。煤炭目前提供日本约三分之一的电力,到 2030 年将下降至仅 19%,而同期天然气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 37%下降到20% 。
福岛事故后,日本政府已将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并将澳大利亚视为其来源。同时打算向澳洲出口其氢革命的一些成果,比如汽车等。
澳大利亚拥有土地、风光等气候资源,日本拥有技术,有大规模的用能工业体系,两者的结合貌似很合拍。
但是,氢燃料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燃料之一,如何大规模运输和储存,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日本把国运赌注押在氢能上,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
--------
参考资料:
[1].au/ministers/taylor/media-releases/australia-japan-clean-hydrogen-trade-partnership
[2] https://impact.economist.com:
SHIPPING SUNSHINE: WHAT AUSTRALIA AND JAPAN TELL US about A GLOBAL HYDROGEN ECONOMY[3]/australia-and-japan-in-clean-hydrogen-trade-collaboration/
[4] :
Capturing the hydrogen opportunity for Japan and Australia[5]https://reneweconomy.com.au/japan-giant-signs-deal-for-30-australian-solar-farms-with-battery-and-hydrogen-storage/
[6] https://reneweconomy.com.au:
Japan’s new energy strategy exposes folly of Australia’s “gas led recovery”
来源:环球零碳 ID:carbon-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