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成为社会共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监督指导责任;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2022年,房地产相关政策将如何发力?如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和运行?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副部长倪虹、副部长张小宏、办公厅主任李晓龙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对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王蒙徽表示,当前我国仍处于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住房刚性需求旺盛,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比较迫切。另外,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转变,即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内需潜力巨大。同时,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介绍,2022年,住建部将从五方面入手,推动扩内需、稳增长,为促进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出贡献。具体来看,一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努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二是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预计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新筹集公租房10万套、棚户区改造120万套以及加快推进长租房市场建设。三是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四是推进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五是大力推进“新城建”,即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
202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具体体现在,一是住房成交量保持正增长。去年全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5.6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二是房价涨幅有所回落。70个大中城市一手房和二手房销售价格分别上涨2%和1%,涨幅比2020年分别回落1.7个和1.1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正增长。四是去化周期还处在合理区间。一般来讲,去化周期在12个月至18个月之间属于合理水平,去年底去化周期为14.1个月。
“去年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也证明了房地产长效机制是符合规律的,是有效的。”谈及今年房地产调控方向,倪虹表示,将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落实好城市主体责任和省级政府监督责任,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继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二是增强调控政策的协调性和精准性。加强土地、金融和市场监管等政策协同,加强部、省、市调控联动,加强对城市“一城一策”政策的指导和监督。三是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属地政府管理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四是持续整治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监管新机制,大力整治房地产开发、交易、租赁、物业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据倪虹介绍,2021年,人口流入较多的40个重点城市已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预计可以解决近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初步形成了多主体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良好态势。据统计,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达70%。2022年,全国将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十四五”期间,将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据了解,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均提高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普遍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40%至45%以上。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也是中央关心、百姓期盼、社会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张小宏表示,2021年,全国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惠及居民965万户,超额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2019年至2021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5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000万户。下一步,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协调配合,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深入扎实有序地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此外,针对城市更新行动,李晓龙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411个城市共实施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达5.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