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证券时报记者从10月9日上海召开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60%以上。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介绍,十年来,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规模跃居全国城市首位,消费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同时,上海还成为国内最大进口消费品集散地,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到40%以上,口岸进口服装、化妆品、汽车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约70%、41%和37%。
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额十年增长超3倍
十年来,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8833.2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万亿元,增长104.7%,规模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从2012年的596亿元增长到7830亿元。
新模式新业态竞相迸发。2021年,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额3.24万亿元,是2012年的逾4倍,其中,网络购物交易额1.32万亿元。无人零售、生鲜冷链、在线视听、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纷纷涌现,在主要直播电商平台,用户观看数和品牌参与规模均为全国第一。
顾军介绍,近年来,上海先后出台一系列惠民生、促消费政策,如增加中心城区非运营客车牌照额度投放数量、鼓励购置新能源车、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等政策。
尤其2020年,首创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五五购物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上海时装周已迎来二十周年,累计培育了1000余个国内热销品牌,单季订货超过6亿元,位列全球时装周活力指数第四,被誉为“亚洲最大订货季”。
顾军透露,今年上海首次安排10亿元财政资金发放“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首轮核销率超85%。
十年来,上海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百亿级、千亿级商品交易平台数量分别增加到9家和17家,上海钻石交易所成为世界第五大钻石交易中心,钢铁、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成为国际市场重要风向标。2021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跃升至16.3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
顾军透露,下一步,上海将重点鼓励业态模式创新,出台消费市场创新发展支持政策,对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及创意活动予以支持,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目前,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国际零售商集聚度位居全球城市第二。“十三五”期间,上海年均引进首店超800家,占全国一半左右。2021年,上海新设首店首次突破千家,超过3000个国际国内品牌在沪举办新品首发、首秀、首展。
10万亿元!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
目前,上海还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
顾军介绍,2021年,上海口岸贸易额达10.1万亿元,全球占比提升至3.6%左右,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服务进出口额达2294.1亿美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30%,规模居全国各省市第一。
据上海海关统计,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12年的6.68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10.09万亿元,增长51%,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8年蝉联全国最大贸易口岸。十年来,上海口岸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21年,外省市企业经上海口岸合计进出口6.9万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64.6%。
其中,十年来,上海机电(11.44 +0.62%,诊股)类产品出口年均增速达到3.6%,汽车出口由354.5亿元猛增至1108.9亿元,增长212.8%;消费品进口占口岸进口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2.6%提升至18.5%,占全国消费品进口总值的比重由36.7%提升至41.7%。
上海海关副关长张翼表示,上海在着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方面,先后落地六类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模式,配套出台“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等一系列便捷措施,推动上海口岸跨境电商规模化发展。
今年上半年,上海跨境电商进出口779.7亿元,增长41.7%。同时,上海海关已累计为315亿元进出口货物办理进口税款减让或出口原产地证书。
下一步,上海将优化制度供给,持续以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等国家战略为牵引,对接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研究储备体现上海开放创新特点的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新一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即将出台
顾军介绍,十年来,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截至2021年底,上海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了1680亿美元;十年间,对外投资备案中方投资额累计超1700亿美元。
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蓬勃发展,全国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独资船舶代理公司、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批首创项目纷纷落地。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张国华透露,目前,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77家。其中,将近80%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智能制造以及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行业;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地区总部占比约14%,大中华区及以上级别的地区总部占比约21%。
据透露,上海新一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即将出台实施,这是自2002年出台总部政策以来的第五次修订。本次修订主要是在总部企业定义和标准上的创新,同时在支持措施上回应企业诉求,进一步推动投资和资金运作的专业化便利化,实行更便利高效的通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总部人才的引进和服务保障措施等。
张国华表示,上海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总部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和支持总部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以国家战略为牵引 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张国华看来,上海吸引总部企业的优势在于上海已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口岸城市,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五位,正在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时,上海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全力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持续扩大开放和改善营商环境给企业带来新机遇。
从2013年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到2019年临港新片区设立,到2021年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浦东新区副区长杨朝表示,目前,浦东吸引外资在上海市占比超过4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比近50%,外贸总量占比约60%,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基本建立了与国际经贸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今年是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表示,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建立同国际投资经贸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统筹开展离岸和在岸业务,着力打造离岸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模式新业态,助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福安表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已累计培育和引进总部类企业近500家,集聚国际贸易企业近5000家,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咖啡港、进宝汇跨境直播基地等数个百亿级专业平台和1个千亿级贸易总部集聚区。同时,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建设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