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境外风险 » 正文

警惕外贸增长背后的隐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核心提示:中国外贸终于迎来红5月,出口、进口同比双双实现正增长,出口增长1.2%、进口增长5.1%,这是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在19个月后首次出现双双增长的态势。今年一半的时间即将过去,如此来看,全年“回稳向好”的外贸目标似乎应能实现。

中国外贸终于迎来红5月,出口、进口同比双双实现正增长,出口增长1.2%、进口增长5.1%,这是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在19个月后首次出现双双增长的态势。今年一半的时间即将过去,如此来看,全年“回稳向好”的外贸目标似乎应能实现。

 

然而,面临市场需求低迷、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地缘政治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等严峻复杂的局面,笔者认为中国外贸增长的背后仍有隐忧。

 

一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或将易主。

 

2013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荣登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宝座。然而根据WTO公布的数据,仅仅三年后,2016年前4个月美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1743亿美元,同比下降6.5%;而同期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1019亿美元,同比下降9.9%。中国货物贸易不仅总规模落后美国724亿美元,降幅也超过美国3.4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科技创新提速,制造业回流加快,为美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反观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持续萎缩、民间投资乏力,高端制造尚未形成气候,低端产业外迁迹象明显,实体经济支撑外贸发展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将再次回到美国囊中。

 

二是加工贸易不断萎缩严重制约外贸发展。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份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已经分别连续15个月和16个月萎缩,其中5月份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同比下降7.7%、进口同比下降7.1%。曾占据中国外贸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如今在中国外贸总值中的比重已经下滑至不足三成。

 

一方面,中国国内综合成本持续攀升,劳动力、土地、运输、环保等成本连年提高,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使得不少外资企业纷纷外迁;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开始重新布局,制造业中全球化趋势收缩,本地化生产制造比重提升,这也致使国际贸易增速明显下滑,连续4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2015年全球贸易额降幅高达13.5%,今年一季度则进一步下降7.7%。全球产业链的分工重组,对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的中国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是虚假贸易扰乱统计数据影响宏观决策。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新闻稿指出,贯彻落实总书记和总理的重要批示,反对和防范统计弄虚作假,并将此项工作上升到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高度。

 

一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统计数据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中最真实、最可靠的数据。然而,近几年来,受到不同利益目标的驱使,虚的贸易、假的贸易频频出现。早在2013年前后,就有套利贸易推高进出口规模;之后又有不科学的政绩观和增速论作祟,使得外贸实情被严重扰乱,不仅影响到形势研判和宏观决策,甚至已经威胁到政府统计的公信力,真是已经到了不纠偏不行的地步。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外贸能够实现进出口双双正增长,实属不易。笔者在此提出上述隐忧,并非要浇灭对中国外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未来。实在是因为笔者并不希望见到中国外贸回稳趋势仅是昙花一现,而希望看到中国外贸“最差”时刻能够早日过去,看到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能够稳居全球第一,看到中国制造能够再度支撑起中国外贸,看到中国外贸能够继续实现真真正正的增长。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