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民间投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广PPP项目。
记者近日获悉,截至6月末,全国PPP入库项目前五位,分别是贵州、山东、新疆、四川和河南。
然而,政府与民间资本的“恋爱”并非一帆风顺。
激发民资参与PPP项目热情,有多少门槛需要跨越?
隐形门槛高,公私合营中公多私少
湖北十堰市北环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场,管廊主体的一段已雏形初显。该廊体大小两舱相连,其中较大的一个舱可供小轿车通行。
十堰是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今年,中建股份联合体中标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合同额35.5亿元。十堰市人民政府与中建股份共同出资组建PPP项目公司,负责管廊融资、建设、运营等全周期管理。“PPP项目,政府可减轻债务负担,也可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十堰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
PPP项目是扩大民间投资的重要抓手。2014年7月,湖北首次推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95个示范项目;2015年,集中发布235个PPP项目,总投资约3700亿元。
但是,PPP项目火热发展的背后,却不得不承认: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仍以“公公合营”为主,政府更青睐国企,民企遭受冷遇。
“有的地方PPP项目招投标,直接宣称优先考虑国企。”湖北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吐槽,PPP项目招投标设置各种壁垒和门槛,让民营企业没法参与。他参与投标的一个PPP项目中,明确提到“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
截至6月末,全国PPP入库项目9285个,总投资额10.6万亿元。其中,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片区开发3个行业项目数和投资额居前三位。
“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桥梁等占大头,规模比较大,基本只有央企扛得住,民企规模小,承担风险较高。”不少地方政府官员往往这么认为。
信用风险大,让民企“不感冒”
湖北黄石一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已进入实施方案阶段。项目负责人说,去年至今,已和50多家企业进行交流磋商,但能合作的少之又少。“期限太长,企业不愿意做。”该负责人无奈地说。
企业为何“不感冒”?PPP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分析,企业担心的是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
湖北一位企业家直言:“PPP,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最后这一个P(Partnership,合作)。合同周期那么长,没有融洽共赢的合作,也没用!”
对此,安徽省的做法值得借鉴。
为撬动民间投资,推广PPP项目,2015年,安徽省将民营经济提升列为重点工程之一,并设立总规模800亿元至10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对于民间资本投资,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全面放开投资领域,改变不少地方PPP项目只是少部分行业向民资开放的局面。
截至去年底,安徽已有265个PPP项目被纳入国家项目库,投资2743亿元,入选国家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居全国前列。
开门有钱赚,民企才敢大胆投怎样才能打消民营企业顾虑?看起来很美的PPP模式,如何才能真正成为民间资本的“香饽饽”?
然而,一些地方推出的PPP项目清单,几乎都是收益率极低的公益、准公益类项目,让民营企业很难有“胃口”。
“很多地方认识局限在缓解债务压力上,将PPP项目当作甩包袱,其实民营企业对收益更为敏感,不赚钱的项目是不会去碰的。”湖北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坦言。
“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PPP项目中的关键作用,合理确定价格收费标准、运营年限,保障民间投资者合理的收益。”王守清表示,就像婚姻一样,政府和民间资本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准备。因为PPP项目提供公共产品,最后是老百姓(603883,股吧)来使用,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双方共同承担。
>>链接
江西财政2500万元支持PPP
记者江丛干实习生苗笛南昌报道从江西省财政厅获悉,江西决定从今年开始,省财政安排2500万元,对PPP项目给予奖励。
据介绍,此奖励旨在加快PPP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项目操作的规范性,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奖励按照新引入社会资本金的金额给予实施地政府或省直部门一次性奖励。具体标准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项目奖励50万元;1亿元以上的每增加1亿元再奖励30万元;单个项目奖励额不超过500万元。对年度内投入的资本金未达到奖励标准,可跨年度累计申报;对已奖励的资本金不重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