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在全国政府“去库存”的大力推动下,房企销售加快。与此同时,在大部分转战一二线重点城市夺地,土地成本上涨也不言而喻。在销售速度加快、拿地成本攀升的情形下,房企存货规模能否保持合理水平?哪些企业周转率有所好转?哪些企业面临阶段性的库存压力?
至此,我们挑选了60家已出2016年半年度财务报告的典型房企为研究样本,以财务报告中存货总额、已竣工存货、土地储备、营业成本、应收账款、销售金额、销售面积7项指标数据,进而计算出存货规模总量、已竣工存货总量、已竣工存货占比、土地消化周期、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等分析指标,指出企业在存货的规模、周转效率、去化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原因,并分别指出存货规模较为合理、周转效率较好、去化能力较强的典型企业,同时也给指标相对较差的企业一些警醒和建议。
第一部分:存货整体增减规模可控,大型房企集中存货资源
60家整体增幅小于年初,存货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截至2016年6月底,60家典型房企整体存货规模总额为55130.80亿元,较15年末存货总额增长9.37%,相比15年末13.43%的增长率,下滑了近4个百分点。房企在存货规模增长上进行了一定的节奏把控。这主要是,一方面,虽然上半年地王频出,但企业通过合作、收并购等方式,成本或控制在较合理的范围;另一方面,受益于上半年市场向好,大部分房企加快推货速度,存货周转也随之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60家典型房企延续上年末的集中度,TOP20房企存货总额占比高达69.64%,较微升0.12个百分点。其中,前三名恒大、万科、绿地存货总额均达到4000亿以上,占60家存货总比24.19%,较15年年末提升了1.42个百分点。房企之间存货规模的差距也可见一斑,排名第一的恒大是排行20名金科的6倍之多,是排名60位朗诗的40余倍。总之,尽管上半年存货总体呈增长趋势,大部分房企积极揽储土地,但房企优势各异,大型房企发挥已有的基数优势,加上积极获取项目,存货资源也是越来越集中。
1、恒大、万科、绿地名列前三甲,恒大4998.96亿规模“一马当先”
从企业表现来看,截至16年6月底,恒大、万科、绿地3家企业存货规模总额依然稳居前三甲,但企业排名有所变化。其中恒大以4998.96亿存货总额升至首位,万科排名第二,也较上年末提升一个名次,绿地由年初的第一跌至第三。另外,保利此次突破3000亿规模大关,位列存货规模总额第四。尽管四家企业存货增长比较快,但与此同时,销售业绩也实现高增长,其中万科、恒大销售额较同期分别大幅增长72.9%、62.8%;另外,已竣工存货占比均低于均值,去库存压力相对较小。存货总体规模尚且合理。
恒大存货猛增30%,超万科、绿地排名第一。恒大本年存货大幅增长主要是大量土地储备新增所致,截至6月30日,恒大土地储备较年初增长19%至1.86亿平米,期内共新增80幅土地,新增总建面4236万平米,较2015年全年新增土储还多21.51%。合计新增土地总价多达844.66亿元。而排名下滑的绿地,则主要是项目获取节奏较恒大缓慢。同样,保利地产存货增长也是源于大幅扩张,16年上半年新增项目36个,新增土地面积762万方,总成本450亿元,约为15年上半年的4.5倍。此外,随着保利地产与中航的整合步伐加快,预计保利地产存货总额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2、当代、朗诗积极拿地扩充存货,闽系房企库存总额增长强劲
上半年市场环境较好,为抓住本轮市场利好,房企积极添货补仓。从60家房企存货整体增长情况来看,平均(加权平均值)增长11%,较15年13%的平均增长率有所减弱。这主要是,在16年上半年期间,房企尽管拿地积极,但由于房企采取“合作”的模式,归属于房企存货的总额并未实现大幅增长,加上上半年企业销售节奏加快,存货在“一增一减”的情形下,总体规模诚然可控。
当代置业是本次增长最为强劲的企业,企业存货总额较年初大幅增长155%飙升至126.67亿元。企业上半年积极拿地,在北京、长沙、苏州、南京共获取6辐地块,项目获取总成本为125.78亿元,近乎为15年全年一年的总拿地投入。而朗诗存货总额大幅增长一方面是积极获取土储,16年上半年企业获得南京、苏州、上海以及海外美国15个项目,新增土储168.53万方(15年全年仅获7个项目,新增126.90万方土储),另一方面企业周转相对较缓慢,仅0.06次,比60家均值少于0.12次,存货总额的增长率也较高。这2家企业尽管存货增速最快,但仍还处于60家排名末尾,且土地消化周期均在4年左右,未来要保持规模高增长,还需继续补仓,同时也要加快周转。另外,以融信、阳光城、泰禾为代表的闽系存货总额增长也比较明显,其中融信存货大幅增长40%,主要是企业上半年积极拿地所致。而阳光城、泰禾除新增拿地外,库存周转相对较为缓慢也是导致规模总额增长的间接因素。
3、中海、五矿央企整合存货增长缓慢,合生创展土地消化周期较长 (省略)
第二部分:存货周转次数整体提高,销售增长拉升效果明显
1、企业存货周转次数优于去年,千亿企业中海、碧桂园表现抢眼
企业的存货周转次数得到大步提升,企业周转能力进一步加强。2016年上半年,54家典型企业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值达到0.14,相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0.02次。同时存货周转天数下降,为1631天。得益于今年良好的市场氛围,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较同期增长42.1%,这为房企的库存消化速度起到了相当大的带动作用,各房企也借势加速推盘,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存货周转次数。
千亿企业中,中海、碧桂园周转效率表现抢眼。中海存货周转率为0.28次,较上年同期0.18次,提升了0.09次,存货周转天数也下降至651天。这主要是企业今年上半年拿地较少,存货总规模呈现下滑所致,加上销售速度也较快,加快了企业存货周转率。另外,在三四线城市占比比较多的碧桂园,企业加强营销助力库存去化。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合约销售额1250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129%。企业存货周转次数达到0.24,远高于54家典型企业的平均值。
2、当代置业存货周转次数高位上升,雅居乐加快周转去化库存
从房企存货周转次数表现来看,当代置业的表现最为抢眼。在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业的房企中,其存货周转次数是最高的,达到0.39次,相对于去年同期上升了0.19次,提升幅度也是最大的。究其原因主要一是当代置业一直致力打造的科技、绿色产品相较其他房企产品差异化明显,在该类产品领域内竞争较少,容易受消费者青睐,今年上半年销售业绩增长较快,较同期大幅上涨70.6%,且企业已竣工存货占比也下滑了15%,说明企业库存去化也是十分明显的。
此外,雅居乐上半年的存货周转速度也值得一提,其16年上半年存货周转次数仅次于当代置业为0.32,较2015年同期提高了0.15次,增长了近乎一半。能有如此成绩与企业的战略调整是分不开的,在旅游地产市场上的规模扩张遇挫后,雅居乐能够痛定思痛,将其地产业务放到发展首置改善类产品的轨道上来。受益于战略调整及时,今年上半年去库存效果凸显,一方面存货周转次数上升,另一方面已竣工存货也较年初减少18%,库存得到进一步优化。
3、远洋战略调整存货周转速度放缓,瑞安旧改拉低存货周转效率 (省略)
第三部分:已竣工存货总体涨幅收窄,大部分房企库存去化明显
1、53家房企已竣工存货涨幅收窄,已竣工存货占比有所下降
总体来看,截至2016年6月底,53家房企已竣工存货总量为8348.44亿元,较年初增长7.85%,低于库存总量9.37%的增幅。相较15年末30.08%的增长率,53家房企竣工存货总量增幅收窄了近22个百分点。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上半年市场较好,部分企业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明显,如雅居乐;二是,企业自身积极进行结构调整,控制商业地产的发展规模,降低商业地产比重,如宝龙地产。
截至2016年6月底,有20家房企已竣工存货占比超20%,较15年末减少5家,其中华夏幸福以58%占比居首。整体来看,2016年上半年,房企的竣工存货占自身存货总量的平均比重在18%,低于年初19%近一个百分点,已竣工存货占比也有所下降。在竣工存货占比超20%的企业中,可分为两类:一是双高企业,其竣工存货占比较高,同时竣工存货占比较去年同期上涨,且竣工存货总量也有所增涨,例如华夏幸福、中国金茂、中海地产、宝龙地产等,说明企业在去库存方面还有待提升;二是存货占比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的企业,其竣工存货占比和已竣工存货均出现明显下降,例如雅居乐、建业地产、路劲基建等企业。
2、提高已竣工追赶销售预期,千亿房企恒大、中海积极加快已竣工 (省略)
3、雅居乐已竣工存货大幅降低,华发加快去化库存压力减小 (省略)
总结:
总体来看,在历经上半年市场转好、销售实现较大程度增长的情况下,大部分房企存货压力得到缓解。从存货规模来看,虽然上半年地王频出,但企业通过合作、收并购等方式,拿地成本得到控制,加上市场向好,大部分房企加快推货速度,存货增长也控制在较合理的范围。同时,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也得到提升,54家典型企业平均存货周转率较2015年同期提升0.02次,不少企业抓住本轮市场机遇,加快周转效率,提升销售业绩。最后,从库存压力来看,企业竣工存货总额呈现下滑的企业为26家,较15年年末增加11家,多数房企库存压力较15年末进一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