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同志指出,湖南是有色金属大省,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创新发展,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动作,把有色金属产业不断做优、做强、做特、做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认为杜家毫同志提出的“三大”发展理念站位高、定位准,切合湖南实际,适应当前形势,符合经济规律,对于指导湖南有色工业转型升级极其重要,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关键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大视野 用全球眼界和国际视野统一对湖南有色工业的看法和认识
纵观全球有色工业发展史,有色产业的发展都在围绕四个属性展开。一是资源属性。有色金属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探、采、选、冶等工序,获得这些资源。有色产业的发展起步是基于自然资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需求的增加,倒逼技术的进步,使得资源的开采、利用更为充分。二是材料属性。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通过物理加工、精深加工等方法,为其他新材料的性能提升提供支撑。三是金融属性。有色金属产品大多能长期存放,具有保值增值功能,金、银等贵金属就是一种硬通货。近年来,以有色金属交易为核心的网络融资平台风起云涌,都是在利用它的金融属性。从国际惯例看,这是财富的发源地和集中区。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在有色产业发展中,就是紧紧抓住交易这个环节,利用伦敦有色金属交易所等平台,形成套期保值产业集群,从而掌握了以定价权为核心的产品话语权,占领了全球有色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有色行业的周期性昭示我们,虽然近几年市场低迷,但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没有改变,未来升值潜力广阔,这将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甚至会引起爆发式增长。四是社会属性。因为有色金属于人有用,人们就一直在围绕它作为。如果人的行为赋予它正能量,科学利用它,就能造福经济社会;如果人的行为赋予它负能量,无序开采利用,就会给经济社会带来灾难。如有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等系列社会问题。
对照四个属性,我们可以找到湖南有色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从资源属性来看,湖南有色资源利用主要体现在少数几种金属的简单采、选、冶上,没有把资源的价值“榨干取净”,因此围绕资源的科学勘探、集约开采、综合回收、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深度加工等环节进行转型升级,我们有做不完的事情。从材料属性来看,当前,尽管湖南有色新材料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还不够充分,很多还停留在简单的物理加工层次。重要战略性新材料特别是稀土复合材料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充分发挥省内相关科研院所的应有作用。从金融属性来看,目前湖南有交易平台上千家,但整个市场不够规范,亟待整治。可以开发有色金属保值、交易及硬通货功能,结合现代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中远程、中远期交易、交割,实现产业内部融资,使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与产业配套发展。从社会属性来看,节能环保产业应运而生。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纵深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必将推动有色产业向精深加工、循环利用转型发展,湖南有色产业大有可为。
大思路 通过做强全产业链实现全价值链
虽然湖南有色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没能把这些优势财富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湖南有色产业基本上是按照需求侧导向走复制式发展的路子。地方政府看到支持企业简单复制生产,不用承担风险,就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因而积极性很高。企业省去了手续报批程序,省掉了研发成本,积极性也很高,不断扩大产能,抢占市场,最后产品卖不出去就竞相降价。这样,虽然规模做起来了,但是整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大幅下降,呈现体量大、效益差,产出多、获得少的窘况,赚取少量资源费、加工费,留下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以“世界锑都”锡矿山为例,自1897年设矿开采以来,锡矿山累计产锑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1/4。原来年产量1万余吨时,企业都赚钱;现在年产量数万吨,反而大家都亏损,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行业话语权,企业相互恶性竞争。假设国际市场发布一个基准价,央企会在此基础上率先降价5%,然后省属企业就会跟风降价10%,地方企业又会降价15%~20%,将价格越压越低,最后大家都没有利润。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创新思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做强全产业链来实现全价值链。
明确发展目标。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湖南有色工业来说,这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如果抓住了这个机遇,湖南有色工业就能再次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错失这个机遇,继续端着金饭碗讨饭,那么产业发展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逐渐萎缩。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湖南有色工业不但不能简单地做减法,而且要在加法的基础上做乘法,要确立“三改三翻番”的发展思路,即改复制式发展为特色发展,改单工序扩张为全产业链配套,改原材料简单集中为要素集约并就地成交;实现规模翻番、效益翻番、后劲翻番。我们完全可以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到2020年,实现万亿元产业战略目标。即:在现在的基础上,通过5年的奋斗,使全省十种有色金属年产量控制在350万吨左右,六种精矿年产量150万吨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分别达到3000亿元和1500亿元。
把握战略重点。一是优化提升产业存量。按照“提升铅锌,做大铜铝,做强钨、锑、铋,拓展稀土”的发展思路,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切实提高探、采、选、冶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工艺和装备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严控新增产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动压减存量产能,并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转移富余产能,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环保改造后向有条件的地区或园区搬迁,优化产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引导做优产业增量。围绕有色金属“循环再生、高端新材料、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滚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储备实施一批优质项目,并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引领传统有色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加强有色产业与下游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产业的延伸对接,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创新联动,不断拓展有色金属的消费领域和空间,推动有色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三是培育发展产业新业态。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提升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专业服务水平,并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发展,构筑有色产业未来发展新战略支点。推动行业产品运营与资本运营相结合、与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与互联网相结合,培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引导企业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行商业模式变革和业态创新,从“卖产品”走向“卖服务”、“卖技术”、“卖标准”,不断开发和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带动企业生产、管理、营销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大动作 培育新增长极 引进大项目兴建大园区 实现大转型
以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增长极。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湖南具有本土特色优势的铅、锌、钨、锑、铋、锡、银等品种的传统产业,通过科学勘探、集约开采、综合回收、清洁生产、精深加工、循环利用等途径,可实现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湖南有色产业按照近年来的增长速度发展下去,现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到2020年可达到7000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以“交易”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把生产性服务作为湖南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制高点,聚集现有零星服务企业、加盟部分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以总部经济模式进行发展。拓展建设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有色大数据服务平台、有色产品交易定价平台,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可实现1500亿元。
三是强力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通过完善循环经济产业回收网络、加大技改力度、上马“废旧大型机械拆解、铝循环再生、废旧二次电池回收利用”等项目,到2020年再生有色金属量可达到30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
四是大力发展有色产品精深加工。瞄准高端制造业,逐步向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产业延伸。通过拓展铅储能材料(建立固定和移动电站等)形成规模产业、拓展稀土稀有稀散金属的后端高端产品、上马常德高端铝材加工项目,销售额可达到3000亿元。
五是加速推进新材料开发和应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材料、难熔金属材料及先进硬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稀有稀散金属材料、稀土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促进湖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整合现在的有色炉窑工艺企业、硬质合金刀具生产企业,建立有色装备制造基地或产业园,加快技术改造、工艺开发,形成具有有色金属特色的1000亿元产业。
以招商为抓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培育专业招商团队,提高招商策划、组织、谈判水平,经常组织点对点的精准招商活动,增强招商实效。抓紧在建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能,规划落实一批新建园区的核心支撑项目,招商引进一批配套项目。重点推进常德高端工业铝材深加工、常德创元铝循环利用深加工、株冶转移转型、五矿水口山金铜、株硬精密工具、新型铅酸电池储能电站、总部经济、高端电池制造及循环利用、稀土精深加工、锑精深加工、航天航空材料研发等50个左右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产业带动力强、生态环境优的重大项目,为增强湖南有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重要基础。
以专业为标准,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按照湖南有色产业布局,建议“十三五”期间新建8个特色园区,分别是“稀土精深加工产业园”、“铅锌精深加工产业园”、“铝循环再生产业园”、“航天航空材料研发生产园”、“有色装备制造产业园”、“泸溪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园”、“锑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有色产品交易及服务园区”。
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企业转型。
当前湖南有色行业迫切需要树立一种“大有色”的观念,积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部分有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善于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待有色产业。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行业主管部门要善于科学引导,企业要创新发展思路。特别是对一些省内的国有大型企业,需要跳出单位利益的圈圈,从全省工业发展的大局去思考,优化产业布局,盘活有色资源,增强企业活力。
以株洲冶炼集团(以下简称“株冶”)为例。株冶是湖南有色行业的一张名片,但现今转移转型陷入困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坚持有利于湖南经济发展、保护业主利益、增强企业后劲、职工生活更好的原则,服从湖南省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大局,实施就地转型、改造、升级。具体分五步实施“一控二分三改四建”战略,即:通过立即限制产量,当年控制污染;推行改组、改革、改造,加强企业管理,使株冶就地转型升级,两年实现脱困;在三年内,分步、分散、低成本转移产能,彻底消除污染;以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六个中心(铅锌和稀有、稀贵、稀散金属提取示范中心,高性能铅酸储能电池深加工及循环再生资源示范中心,有色金属冶金工艺、装备、产品研发制造中心,有色金属及其延伸产品集散、产权交易及融资中心,有色产品物流、仓储一体化的配送中心,有色行业标准化检测、检验和标准起草发布中心),打造成千亿元新株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