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承包规模全球第一
“一带一路”建设将成我国对外承包主线
“近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已从最初的土建施工发展到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设计咨询、运营维护管理等高附加领域拓展。”1月20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除个别年份外,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营业规模这几年在全球都排名第一,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实现互利共赢作出了积极贡献。
沈丹阳表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帮助当地建设了一整套石油工业、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工业体系,并建成一大批标志性建筑,有利地促进了当地工业化进程及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就业,改善了民生。
与此同时,我国入选ENR250排行榜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由2011年的51家增至2015年的65家,业务总额再创历史新高。
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进入健康稳健增长新常态
在1月27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举行的2016年首次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湘也表示,五年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完成营业额6536.4亿美元,新签合同额8723.2亿美元,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14.5%和70.8%,业务增幅总体保持在中高速区间,由上一个五年的爆发式增长进入健康稳健增长新常态。
张湘介绍说,五年来,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巩固亚洲和非洲传统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市场的开发力度。在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业务增幅均超过200%,其中拉美已成长为我国第三大承包工程市场,中东欧市场业务从无到有,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以并购当地知名企业的方式进入了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也正因为此原因,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进入2015年新签合同额国别前十名。
与此同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承包工程企业分别基于自身业务特点,开展新业务模式的探索。表现在:进军新领域,尝试开展新能源、农业综合开发、房地产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产业链不断延伸,向着综合规划、设计咨询、投融资、运营维护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BT、BOT/PPP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以BOT/PPP模式推动的项目金额已占对外投标总额的4%;企业以小额投资入股方式获取大型项目建设权已成为一种新的业务实践。
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亚非传统市场深耕细作、大力推进属地化经营。调查显示,承包商会会员企业在非洲雇佣外籍人员比例平均超过60%。企业从对员工、业主、合作方、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分享发展成果,赢得了东道国和国际社会的赞誉。
随着业务规模的大幅增长,“中国标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目前使用中国技术标准的EPC项目占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总数的19%,项目金额占合同总金额的22%。如蒙内铁路项目、埃塞高速公路等诸多大型交通、电力建设项目均开始采用中国标准。
“一带一路”将绘就更为美好斑斓的合作图景
张湘介绍说,过去一年中,“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发布,体现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的区域合作发展新蓝图正在铺陈。
在多方面的努力之下,“一带一路”的 “愿景”正在落实到“行动”。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用“五个一”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即“一个顶层设计、一系列国际共识、一揽子合作协议、一批建设项目、一套支撑保障体系”,“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正在提档加速。在这一过程中,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我国企业2015年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1%,同比增长7.4%;完成营业额692.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5%,同比增长7.6%。
44.1%的占比表明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直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则是承担“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载体和中坚力量。一年中,这60个国家的业务总量保持增长,但增速较往年没有明显变化。这也是工程项目环节复杂、运作周期长的特点决定的,市场受到利好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业务指标上会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
“一带一路”项目充分体现了互利合作的理念和共识。中国企业组成联合体中标大项目成为常态,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以“联盟”方式承揽“建营一体化”项目。中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的模式也不断涌现,例如雅万高铁就是由中国铁总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印尼几家企业合作组建公司来进行运作。另外,金融机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丝路基金的首单业务就是以参股形式促成了三峡集团在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项目,进出口行、国开行也为很多大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解决了最为关键的资金瓶颈问题。
张湘说,“一带一路”建设刚刚拉开帷幕,基础设施合作作为先行领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可以想见,“一带一路”上会出现更为美好斑斓的合作图景,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也必将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