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从资金源头入手 进入“关闸限流”阶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8  来源:中房研协
核心提示: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国庆节期间22城市集中出台了地方特色的楼市调控措施,可以看作是第一波政策,国庆节后,央行、国务院办公厅等又进一步在资金信贷领域收紧政策,

导读: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国庆节期间22城市集中出台了地方特色的楼市调控措施,可以看作是第一波政策,国庆节后,央行、国务院办公厅等又进一步在资金信贷领域收紧政策,尤其是对P2P首付贷等进行了严格监管和限制,可以认为是本轮政策的第二波措施。在政策层层递进,不断加码,综合调控下,前期过热的一些城市市场,有望进入一个短暂的调整期。

央行召集17家银行,警示贷款风险

10月12日,央行召集5家国有大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高管及个贷、资产负债部门总经理,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传达房地产调控的会议精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

周小川表示:中国信贷增长较快,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应对风险、促进增长所做的努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尽管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但资本充足,整体风险可控。

“首付贷”风声趋紧 P2P监管收紧挤泡沫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明年3月底前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集中整治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网络借贷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非法集资;股权众筹平台不得“明股实债”或变相乱集资。

《方案》中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等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不得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不得违规开展房地产金融相关业务。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的企业应遵守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金融管理相关规定。规范互联网“众筹买房”等行为,严禁各类机构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

上海严查土地款融资

10月8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严查土地款融资。10月12日上午,上海银监局召开会议向辖内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银行贷款、信托资金、资本市场融资、资管计划配资、保险资金等不得用于缴付土地竞买保证金、定金及后续土地出让价款。竞买人在申请参加土地招拍挂活动时,应承诺资金来源为合规的自有资金。

楼市调控进入“关闸限流”阶段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国庆节期间22城市集中出台了地方特色的楼市调控措施,可以看作是第一波政策,国庆节后,央行、国务院办公厅等又进一步在资金信贷领域收紧政策,尤其是对P2P首付贷等进行了严格监管和限制,可以认为是本轮政策的第二波措施。在政策层层递进,不断加码,综合调控下,前期过热的一些城市市场,有望进入一个短暂的调整期。

未来房产交易所得税、新的税收政策、开发商的融资政策是否会收紧?

随着金融政策的收紧,楼市降温成大概率事件。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最让人担心的事情会有两个方面:现有的20%房地产交易个人所得税各城市是否会坚决执行,新的遏制房地产投机炒作的税收政策是否再出台。地产调控后,政府可能会推出稳增长措施以对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目前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空间比货币政策更大,而减轻税负及社保费率,增加消费补贴等政策在提振增长与稳定再通胀预期方面可能比继续加大基建投资来得更有效率。

除了对购房者采取政策限制外,预计针对开发商的融资政策也会收紧,包括上市公司借壳上市行为,难度会增加。后边楼市政策打击力度会加大,逐步达到降温的目的。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