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境外投资 » 正文

中非产能合作亟待提质增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1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核心提示:随着非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热土,中国企业进军非洲也面临着缺乏风险预判、扎堆投资无序竞争的挑战
               随着非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热土,中国企业进军非洲也面临着缺乏风险预判、扎堆投资无序竞争的挑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高博、李俊义发自石家庄“公司有两个时间,一个是‘北京时间’,一个是‘埃塞俄比亚时间’。”在华坚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李卫民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他们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的分厂已经5年多了。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广东东莞的制鞋公司,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工厂,现有4200名当地员工,6条生产线,一年出口女鞋240万双,平均利润率10%,2015年的利润有1500万。

  李卫民表示,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是公司投资非洲的主要原因,2002年公司在江西赣州建分厂时,劳工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1%,到现在已经达到33%。

  “制鞋、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候鸟产业,从欧美转移到日韩、香港再到中国内地,为这些地方的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卫民说,现在国内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到了抉择的时候,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如果不走出去,我们数十年发展积累的技术、客户都会化为乌有。

  非洲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热土。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六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200亿美元(1美元约合6.5元人民币),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启动时的22倍,而非洲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和新兴投资目的地。

  但随着非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热土,中国企业进军非洲也面临着缺乏风险预判、扎堆投资无序竞争的挑战。一些企业代表和专家建议,为有效规避投资风险,除了“硬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中方也应重视“软件”建设。

  非洲成中企投资热土

  今天很多非洲人说:“你们的昨天是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明天是你们的今天。”对于这句话,中非发展基金东北非投资部总经理李东伟也有感触,在他看来,非洲就像30年前的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新时期下,在巩固中非传统合作的同时,更要着眼非洲的迫切需求推进产能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

  作为中非合作先行者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自上世纪70年代在赤道几内亚、毛里塔尼亚等国家承担经援任务,现足迹遍及非洲50多个国家,建成了蒙内铁路、赤道几内亚巴塔港、埃塞AA高速路、喀麦隆克里比港等标志性工程,解决了数百万非洲员工就业,也分享了技术与经验。

  中国交建董事长刘起涛说,我们在非洲的项目中,当地员工比例一般是90%左右,比如蒙内铁路项目全线为肯尼亚创造就业人员已超过3.1万人。“非洲基础设施落后,制造业薄弱,中国可以将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引入非洲,中非在资源、市场、资金和技术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与合作是一种于双方都有利的互利共赢行为。”

  在中非产能合作方面,除了央企、国企等积极投资非洲,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也逐渐涉足非洲市场。2014年10月,沙河市壮大玻璃公司作为河北民营企业的代表率先进军非洲,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开始建设玻璃生产线项目。

  沙河享有“中国玻璃城”之称,其生产的平板玻璃约占中国总量的20%,正谋求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企业渴望“走出去”。在中非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沙河与遥远的非洲国度因玻璃连在了一起。

  “目前,企业在坦桑尼亚已经投资4000万元,投资的第一条生产线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预计不久能投产。”壮大玻璃公司董事长张壮民说,在坦桑尼亚建厂,一是因为坦桑尼亚生产玻璃的原材料石英砂丰富,二是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旺盛需求,建材行业有较好的市场。

  张壮民介绍,壮大玻璃在坦桑尼亚承包了1200亩的石英砂矿山,非洲工厂投产后,产能是80万重量箱,年产值将达2000万美元以上,能带动当地就业300余人。

  “非洲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可以说中非发展阶段前后衔接,产能合作前景广阔。”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林舜杰表示,河北钢铁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亟须通过对外合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希望河北的钢铁、玻璃、水泥三个优势产业尽快向国外转移,找到落户的机会。

  挑战:政治风险与恶性竞争

  随着中非政治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非洲,但企业“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风险和法律问题较多。

  首先,近年来西方有舆论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并附加了“掠夺非洲资源”等杂音。对于这种非议,在2月底于河北唐山举行的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上,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塞尤姆·梅斯芬表示,西方炒作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声音一直存在,他们对非洲的担忧超过了非洲人对自己大陆的关心,但我们清楚自己以前是什么样,埃塞俄比亚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很多角度来看,中国与埃塞都是中非合作的典范,我们愿意与非洲兄弟国分享经验,通过‘中国模式’实现共同增长。”塞尤姆·梅斯芬说。

  历史上来看,持续了约400年的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了上亿精壮人口,西方国家迫使非洲沦为其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这是非洲欠发达的历史原因。

  林舜杰表示,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正在用自己的优势产能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并且中国的援助是不附带政治条件的。“国际上有批评中国在非洲做得太多的声音,但这些声音的存在并不是说中非关系就不能往前推了,因为我们不是居高临下的捐助者,而是合作伙伴,我们一直坚持这么去做。”

  其次,投资非洲的政治风险和社会环境不稳定因素并存。中国贸促会咨询与投诉处副处长王琳洁表示,政治风险是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最不可预期的风险,一些非洲国家存在政权频繁交替,相关投资政策经常变动。

  “非洲国家是世界上公认的腐败严重地区,大家所担忧的劳工效率较低、恐怖袭击等问题,也是会发生的情况,但我们感觉到非洲各个国家正在做出改变,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王琳洁说。

  林舜杰也承认,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之路存在阻力。比如,埃塞俄比亚汇率不稳定,并且外汇短缺、兑换额度比较少,这容易造成进口材料价格上涨,投资收益缩水,给在外的中国企业带来困难。

  另外,盲目扎推投资带来恶性竞争。一些中资企业代表指出,在传统的工程承包领域及相关投资项目上,存在部分中资企业互相竞争,抢夺“蛋糕”的情况,这里面有市场规律的原因,也有企业“走出去”意愿不断上升的因素。

  “非洲市场存在许多不正规的现象,但利润空间较大,一到大型项目的时候,国内企业拼抢就非常凶,相互压低价格、恶意竞争、串标时有发生,一些公司虽给下属企业实行划片分配区域,但实际操作中子公司为了利益问题,经常到对方的区域抢活儿,中国公司间恶性竞争和投标战对公司在非洲生存和盈利造成很大威胁。”

  “软联通”应与“硬建设”齐头并进

  近年来,中非不仅民间交往活跃,高层之间互访也日益频繁,这些都是促进中非之间双向投资和贸易的重要因素。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一致认为,当前中非合作已进入需要提质增效、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中方除了“硬件”设施建设,也应重视“软联通”。

  首先,中方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王琳洁表示,要加强对非洲市场研究,选准投资项目。与中资企业相比,西方国家更关注“软件”建设,比如派遣专业人员赴非洲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以改善营商环境、提高部门效率等。所以我们的海外投资也要注意了解别国市场,做好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要提前对投资所发生的风险有所预判,做好风险防范。

  其次,中国企业应“抱团”出海,加强协作。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上下游企业联合“走出去”。林舜杰指出,未来要更多发挥协会和境外产业园区的作用,不能在国外无序竞争。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都有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些经贸合作区得到中非两国政府的支持,在那里投资便捷有效,未来中非产能合作可将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优先选择。

  第三,做好本地化经营,提高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履行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指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考虑当地的利益,要做长期可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事情,给当地创造财富,这对“走出去”的企业有很大的示范性、引导性,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3月11日,由一家中资企业投资建设的香甫洺畅小学正式投入使用。这所小学可以容纳400多名学生,是津巴布韦沙姆瓦矿区唯一一所小学,解决了矿区子女的基础教育问题。近年来,中国与津巴布韦经贸交流日趋紧密,在津投资的规模以上企业100家,其中大多数都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广泛参与当地慈善事业,得到当地合作方和老百姓的称赞。

  林舜杰表示,中国企业不能单纯地“走出去”,而是要“走进去”,中非合作要经贸和人文“双轮驱动”。目前,南非、肯尼亚这样的国家比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化起点要高,基建等行业的技术标准相应更高,所以只有将先进生产装备和节能环保技术带到国外,适应国际市场变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企业才有立足之本。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