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7年地方两会
春节临近,全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16年中国经济如何,2017年又将走向何方,也许我们可以从各地交上了的一张张“答卷”中可见一斑。
当然,地方交上的“答卷”有喜有忧,在经济新常态仍将持续的情况下,2017年多地下调经济目标。GDP增速调低,地方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也许更有腾挪空间。在我们这一期报道中,上海、重庆、浙江三地都调低了增长目标,但同时也在自贸试验区改革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发力,为各自的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动能。
1月15日,重庆市代市长张国清在该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作了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重庆市GDP以10.7%的增速达到1.7万亿元规模,依然延续了此前的强势增速。但经济发展中仍存问题:如其2016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1000亿元”,距离2020年6000亿元的目标仍在有较大差距。
2017年重庆市GDP增速目标定为10%,是国内为数不多将GDP增速目标仍设定在“两位数”的地区。与2016年相比,重庆将更加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在电子信息,金融业方面的一揽子发展目标。
2016年GDP增速10.7%
根据重庆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庆市在2016年的GDP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0.7%。主要经济指标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利润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28亿元、增长7.1%。
在国内4个直辖市中,重庆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随着其经济连续数年的高速发展,与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差距不断缩小。在2015年的GDP排名中,重庆与天津的GDP差距约800亿元。由于2016年重庆GDP增速高于天津2.7个百分点,两者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到了约300亿元。
2017年的重庆地方两会上,代市长张国清任内作了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
对于2017年的总体工作目标,张国清提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张国清在报告中亦称,尽管重庆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但过程中仍有困难。主要表现为:支柱产业发展压力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进出口持续下滑;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非金融企业债务负担较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潜在风险仍在累积。
对此,张国清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如在应对“支柱产业发展压力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方面,提出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其中包括推动支柱产业集群升级换代,以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应对“进出口持续下滑”的问题方面,要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各类交通枢纽和开放口岸,吸引大企业、争取大订单、集聚大物流,促进外贸企稳回升。拓展进出口货源,增开渝新欧支线班列,力争全年双向开行500班。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2016年重庆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4%,张国清提出要防范各类风险,其中包括:加强市场执法监管,综合施策,坚决遏制炒房行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手机产业成为新亮点
在主要产业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继重庆市的笔电(笔记本电脑)产业后,手机产业成为重庆新亮点。
根据2017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当年重庆市6700万台电脑产量中,笔电为5800万台,达到了全球1/3的出货量。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2013年-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笔电在这3年的产量分别为5471.06万台、6348.84万台、5575.14万台。受全球需求量下滑和智能手机的替代性冲击,多个笔电的主产地在2016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产量下滑,而重庆笔电产量却较2015年有了一定幅度提高。
同时,上述“报告”称,2016年重庆手机产量达2.8亿部,占全国15%比例。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比例由上年的2:8变为4:6,即2016年重庆智能手机产量为1.68亿部——该产量约占有着“智能手机世界工厂”之称的广东省东莞市的65%,根据后者2017年两会的数据,东莞市智能手机产量达到了全球的20%。
张国清在作重庆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未来将加大培育智能手机生产市场。
此外,2016年重庆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0%,占GDP比重达到1.7%,这不仅改变了重庆过去不重视科研投入的状况,20%的增速也使得重庆有望在2020年达到R&D投入强度的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重庆2016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1000亿元”。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根据重庆“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方案,2020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目标是达到6000亿元,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意味着2017-2020年,重庆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需要“爆发式增长”,才有望实现预期目标。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虽然重庆借助“渝新欧”初步建立了外向型经济,但是外向型产业规模远不能支撑成体系、成规模的金融结算中心,所以必须立足重庆,面向全国争取结算业务。
具体措施方面,杨继瑞认为应包括争取离岸中心、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国际结算中心、全国性清算中心等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或功能性总部。同时,构建市场化、信息化、一体化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延伸金融产业链条,强化金融配套服务能力,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