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设备材料市场分析 » 正文

苗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是培育新动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4  来源:中国工业报
核心提示:国务院新闻办2月17日就2016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副部长徐乐江、总工程师张峰出席会议

国务院新闻办2月17日就2016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副部长徐乐江、总工程师张峰出席会议。苗圩首先回顾了本届政府以来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并和徐乐江、张峰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工业增长6%目标符合实际

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其中一季度增长5.8%,二、三、四季度均增长6.1%,3月份以来各月增速均稳定在6%以上,工业增长趋稳态势明显。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5%,改变了上年持续负增长局面。

自去年3月份以来,工业各月增速都稳定在6%以上,这是否能够说明实体经济已经筑底?2017年工信部提出工业要实现6%的增速,这个目标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针对记者提问,苗圩指出,对2016年的工业运行情况,可以用“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提质增效”来概括。工业扭转了上年生产增速和效益大幅度下滑的局面。

一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从2012年3月份到去年8月份,在延续了54个月负增长的态势之后,从去年9月份开始由负转正,到12月份同比上涨5.5%,工业领域通缩压力得到极大缓解,提振了企业的未来预期和市场信心,改善了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状况。

二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去年3月份以来基本上都处在荣枯线50%之上,第四季度每个月都在51%以上,表明制造业扩张动力不断增强。同时,另一个指数就是新订单指数,10月、11月、12月分别达到52.8%、53.2%和53.2%,也表明市场在不断回暖。

三是从工业产能利用率看,工信部长期调查联系的6000家工业企业2016年四季度产能综合利用率达到74.1%,为去年四个季度当中最高的季度。煤炭、钢铁产能利用率也在明显回升,这里既有去产能的工作效果,也有市场回暖的因素。

四是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结束了之前连续15个月下滑的趋势。这些情况都表明,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在改善,企稳势头在增强,积极因素在增多。

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和市场信心仍然脆弱,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还不够强大,工业转型升级依然还有不少障碍,一些积极因素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困难和挑战仍然不小。

苗圩表示,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的目标是符合实际、客观合理的。

主要有如下几点考虑:第一,立足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工业产品要满足全社会对物质产品增长的需求,要保持经济增长处在合理区间,这都需要工业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增速水平上。第二,这个速度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市场预期比较吻合。在居民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增速止跌企稳和外贸出口努力稳定的情况下,这个目标还是适宜的。第三,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去产能、补短板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也开始显现,新旧动能在有序转换和推进,“互联网+”将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都为工业和通信业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大举措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在经济换挡阵痛期,伴随而来的是新动能尚未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那么,该如何看待新旧动能转换的衔接问题?目前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苗圩表示,解决新旧动能的接续和转换问题,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之间的关系。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应该并重,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客观要求。发展新兴产业是增加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后,也是新动能。不要把新动能片面地理解为只是新兴产业。当然,像大数据、云计算等过去没有的产业,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可能会形成一些新的产业。但是,新兴产业当中绝大部分还是通过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来达到的,变成了新兴产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动能。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要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苗圩指出,培育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以《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为依托,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创新中心建设,在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二是要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继续组织实施好“一揽子”重点突破行动和“一条龙”应用计划。三是持之以恒地推进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新变化的要求。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消费品工业的“三品”专项行动、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等。四是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工作,为优质产能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五是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六是利用好“一带一路”机遇,鼓励工业企业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制造2025》实施阶段性成效凸显

作为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颁布实施已经近两年时间,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落地实施?

苗圩指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制定已经完成,并且都已发布,一共制定了11个配套文件。同时,一些配套政策在持续完善,聚焦五大工程和重点标志性项目,每年都制定了一些目标,用重点突破来带动全面推进,不断达到2020年和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

从具体成效看,第一,五大工程实施效果初显。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第一家国家级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已经挂牌成立,国家级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也已通过论证。与此同时,各省市还建立了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解决的不是单个企业有能力去解决的关键技术,而是主要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突破。

在智能制造工程方面,开展了226个智能制造的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项目,遴选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经过初步摸底,这些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都提高了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了20%以上。在工业强基工程方面,我们建设了19家首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卡脖子”问题得到了解决。在绿色制造工程方面,累计实施了57项高风险污染物的削减项目,组织了99家企业开展绿色设计的示范企业试点,推动了51家工业园区创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在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方面,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多轴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产品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ARJ21支线飞机已经投入商业运行,C919大型干线喷气客机即将首飞,AG600水陆两栖飞机也要在今年之内实现首飞,同时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全球首颗量子卫星成功发射。

第二,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以机器人为例,成功研发了我国首款柔性复合工业机器人,并实现了年产50台生产能力。机器人所用的伺服电机、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都已实现突破,并且批量进行了供货。

第三,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效应明显。去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政策引导,融合效应日益明显。

第四,质量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行业累计树立了251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试点有22家。

苗圩表示,今年工信部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一是继续加大五大工程和重大标志性项目的推进力度。二是扩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覆盖面,今年准备再选择20~30家基础条件比较好、示范带动作用比较强的城市或者城市群参加试点。三是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对传统行业技术改造进一步进行鼓励和支持。四是完善配套政策,在落地前期已经出台各项政策的同时,今年准备再继续新推出一些新政策。五是务实推进国际方面合作。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