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半年的结束,中联重科的股份回购计划也告一段落。据公司6月30日的公告,本次共累计回购3884.51万股,斥资达16952.09万元。如果说回购凸显了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的坚定看好,那么,作为行业龙头之一的中联重科,又是如何看待行业复苏、如何调整资产结构、如何谋划未来发展的?就此,中联重科董事长兼CEO詹纯新及公司管理层在近日召开的年度股东会上进行了详尽的解答。
谈起对工程机械行业复苏态势的判断,现年62岁的詹纯新恐怕是最有发言权的,他虽然仍持谨慎乐观,但也明确了一点:行业的最低谷已经过去。而对于中联重科近期以116亿元转让环境板块一事,詹纯新的逻辑是,借助投资收益实现“轻装上阵”。这也是中联重科下一步通过国际并购补足相关业务领域短板,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的必要准备。
行业不会大起大落
这半年,围绕工程机械行业的复苏,各种判断、各类声音不断。那么,行业的这波回暖行情到底能持续多久?
对此,詹纯新在中联重科上周召开的股东会上谈了他的看法。他首先明确,工程机械行业的最低谷已经过去,“最困难的时候应该是去年年中”。
但他也依然持谨慎乐观:“目前,房地产在调控,PPP对工程机械行业的拉动也不如预期,市场还是处于一个常态,不会大起大落,上半年好一点,下半年会掉下来一点,总体会比较平稳。”
那么,未来几年的想象空间在哪里?詹纯新表示,看好雄安新区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大城市病”的办法,新型城镇化会继续开拓新空间。
反观中联重科,在走过两年的困难期后,公司今年的一季报已显露“春色”,工程机械板块收入同比增幅超过100%,带动一季度总体营收同比增长74.45%至52.7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也由去年同期的-6.92亿元变为盈利6611万元。细分板块中,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搅拌车和汽车起重机一季度销量均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0%。
詹纯新还提到,中联重科2017年收入预估会比2016年高。年报显示,中联重科2014至2016年这三年营收大体稳定,分别约为258亿元、207亿元、200亿元。
但显然,工程机械行业暂难言强劲反弹。
标普全球评级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在经历了数年低迷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需求有望复苏。其预计,该行业未来24个月的销售额将比2016年增加5%至10%,但仍只是2011年峰值的约50%。
116亿“割爱”环境板块的真实逻辑
股东会上,中联重科拟将全资子公司——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80%股权以116亿元价格转让给盈峰控股等四方(中联重科保留20%股权)的交易案获得高票通过。
对此,曾有不少中小股东觉得“可惜”,公司曾经看好的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境板块“三驾马车”怎么就变成“双轮驱动”了呢?
对此,詹纯新表示,过去觉得环境是个好产业,现在其实也还这么认为,那为什么要卖掉?在股东会上,詹纯新将此次资产调整的逻辑总结为:原本手里有三张牌,三个都要发展,“但如果遇到问题,三块里面最先顾及谁呢?在资源分配不过来的时候,切走环境板块最合适,这也有利于环境板块将来的发展。”
詹纯新的这一考虑显然建立在他对工程机械等行业未来趋势的总体判断上。在“三张牌”里,工程机械是中联重科的绝对主业,是基础,自然不会卖;农业机械,按詹纯新的话来说“有发展前景但还没到时候”,还在培育壮大中;至于环境环卫机械,中联重科已从几亿体量做到上百亿规模,卖价估值不错,后续发展也需要具有环境项目运维经验的第三方介入。
“聚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肯定可以成就很大很强的企业,也够中联重科做的了。”詹纯新强调。
应收账款的“财务洗澡”与“轻装上阵”
卖出环境板块股权,还有一个更现实的作用——有助于“财务洗澡”与“轻装上阵”。
靠这笔交易,中联重科会获得116亿元现金,并带来几十亿元的收益。这一块额外利润将有很好的应用——据中联重科方面在股东会上透露,公司这么多年的应收账款等风险、压力、包袱会借此得到有效解决。
相比其他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这些年缺乏母公司集团的支持,尤其是在应收账款处置环节等问题上。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联重科应收账款逾300亿元,融资租赁应收款近150亿元,合计在450亿元以上,计提了坏账准备30多亿元。
简而言之,中联重科在2017年并不需要过于庞大的单年净利润数据(通过出售环境板块股权体现),公司要的是借机进行“财务洗澡”,把这些年的历史包袱解决,该计提的计提,该转卖的转卖,以便“轻装上阵”。
“轻装上阵”后是什么样子?实际上,“工程机械板块的净利率稳定在10%到15%,而公司年收入在200亿元以上。”詹纯新说。以此计算,约20亿元的利润规模,对当前的中联重科来说应是非常“美好”的。
那之后呢?应收款的包袱还会再次膨胀吗?
对此,标普报告指出,工程机械制造商过去为争取市场份额而采用的赊销战略现已大幅度减少。在过去几个季度中,工程机械行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水平在逐渐改善,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质量改善、客户信贷标准和信贷控制更加严格,且企业更侧重现金收入而非销售额增长。报告预计,如果工程机械类企业能够持续管理营运资金,较大幅度地去杠杆可能在2018年之后发生。
投三个亿产出一个亿的方式要不得
这个问题,或许是詹纯新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
痛定思痛,詹纯新直言过去的方式“要不得”:以往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投入三个亿,可能只产出一个亿的收入,而且,这个产出还有各种各样的收款风险。
中联重科这几年有了比较丰富的“走出去”经验,国外是什么样子呢?詹纯新说,国外这个行业投入产出比是1:1,工程机械市场趋向稳定。
“在这一背景下,中联重科更要思考怎么发展了。”詹纯新说。
他大概已有答案。按他的描述,中联重科首先将成为一个“轻装上阵”、低风险、稳健的企业,继续做大工程机械,培育挖掘农业机械及农业服务市场,并通过国际并购补足相关业务领域短板,在国际市场上站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
“钱,我们要抓在手上。我们不愿意拿三个亿换一个亿产出。我们要实现国际战略,有可能通过一个好的收购,国内短板就补上来了,在国际上也站稳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对相关目标公司的跟踪。”詹纯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