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PP火热的实践背后,对于PPP的基本概念至今都尚存争议。业界人士疾呼,尽快推进PPP学术研究,以形成健全的中国PPP理论体系。
9月9日,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成立,并联合财政部举办了“引领新常态,创新PPP发展理论与实践高层对话”的首场活动,发出了成立PPP学术联盟的倡议。据主办方介绍,这是国内首个PPP学术联盟,受到了业界积极评价与普遍响应。基于该联盟的成立,一个旨在打造PPP学术国际影响力的“全球PPP50人”国际智库也在酝酿之中。
PPP中国实践需要理论提升
历经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PPP大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在国际舞台上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统筹推进PPP改革,积极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丰富了全球PPP发展经验。在刚刚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PPP作为财经合作的重要内容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厦门宣言。
在关注发展成效的同时,PPP在发展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正视和解决。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出席北大PPP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时再次明确提出,当前PPP市场建设工作的重点是规范发展、防控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
他进一步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准确理解PPP改革科学内涵,不能把PPP作为政府一种新的融资手段,要把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防控风险放在首位。二是加大对违法、违规项目的处理和曝光力度,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稳定社会投资预期。三是要抓好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公平采购、合同管理、绩效付费等关键节点工作,把好关口,切实解决PPP泛化、异化等问题。四是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细化披露内容,让项目在阳光下运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可见,坚持规范发展是做好国内PPP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总结提炼我国PPP发展经验,发掘优秀PPP实施案例,助力中国PPP实践走向世界舞台的要求。
史耀斌希望,通过财政部与北京大学的合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北京大学建立起全球一流的PPP基础理论研究平台,全面加强PPP改革实践、理论、制度和文化研究,加快推进PPP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建设工作。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表示,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各项战略部署、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实现创新价值、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北京大学将继续担负起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的先锋作用,带头推进PPP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和广泛合作格局。
郝平透露,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除了将在雄安新区设立研究基地,还将打造中国的PPP学术高地,联合各高校共同发起设立PPP学术联盟,并以此为核心组织“全球PPP50人”论坛,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指出,经过几年的发展,PPP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提升改革发展的水平,就必须要用“四个自信”来指导和引领今后的改革。财政部和北京大学联合成立PPP中心,就是希望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力量,让PPP发展得更加坚实和丰富。
焦小平表示,北京大学倡导成立PPP学术联盟,以及计划在明年举办“全球PPP50人”论坛,这都是中国PPP改革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此举表明,我国不但要做全球最大的PPP市场,而且要通过理论的引导做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
“政企研”联合打造PPP学术高地
事实上,我国的PPP理论研究一直都在进行。既有国家级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有众多高校各具特色的PPP研究中心,更有业内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作为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的领衔顾问现身说法,结合自身对于PPP的深入调研,指出了目前民营资本对PPP项目参与度不高的症结所在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
厉以宁表示,结合国际上对于PPP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以及我国的国情,PPP的发展对于中国改革的向前推进大有裨益,但应该注重规范发展,要讲诚信。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我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与国外的PPP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存在差异的,在学术上厘清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概念内涵非常有必要,这将给PPP实践带来重要影响。他举例说,对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关系的认定,将直接决定着双方的法律地位。他强调,在立法上应当把PPP合同作为民事合同,以强调在合作过程中,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关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推行PPP重在创新公共产品的提供模式,提质增效,而不能重在筹资;推进PPP还要重在理顺价格机制,确保公平竞争,注重政府诚信和政策稳定。
同日,财政部还联合北京大学举办了两场闭门会。一场是PPP学术联盟会议,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国内各科研院校相关人员,围绕倡议成立PPP学术联盟以及探索建立国际高端智库等议题展开研讨;另一场是财政部PPP专家会议,围绕“规范与创新”主题,讨论了PPP专家的使命与担当,规范专家入库机制,增强专家队伍的引领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PPP改革。
在学术联盟会议上,多位高校PPP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校PPP研究中心定位相近,开展的工作也都大致包括: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普遍缺乏对于实践案例的深入调研,以及对于行业数据的全面掌握。因此,很难取得学术上的较高造诣。此次北京大学倡议成立PPP学术联盟受到了各高校的普遍欢迎,他们期待能通过相关协调机制的建立以及“政企研”联合等方式促进我国PPP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学术研究需要根植于实践沃土。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学东表示,河南省正在积极推进PPP项目实践,落地的项目也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可以为PPP学术联盟提供研究的案例和基地。
作为参与PPP项目较多并在PPP领域已有广泛实践的企业,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书峰表示,他们愿意拿出优质项目作为学术研究的样本,以促进PPP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据介绍,华夏幸福是国内较早以PPP模式综合开发工业园区的民营企业。早在2002年,华夏幸福与河北省固安县人民政府合作,以固安工业园区为起点,开启了产业新城PPP模式探索。目前,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已经在全国12个省完成了布局,并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孙祁祥表示,该中心将充分发挥财政部的政策优势,北京大学的科研优势和业界参与者的资源优势,通过PPP学术联盟等形式,整合参与各方的优势资源,广泛开展理论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活动,为中央推进以PPP为中心的公共事业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可以预见,随着PPP学术联盟倡议的逐步落地,在政府、企业、科研等多股力量的合力之下,PPP理论研究将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