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在“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论坛上表示,2017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入推进的一年,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的认同和积极响应,表明“一带一路”正从中国倡议转变为全球共识,将为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带来政策红利。
他认为,未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等项目将吸引更多投资和关注;东盟、中东欧地区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工程市场潜力巨大。
“互联互通”仍将是各国重点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劲推动下,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据房秋晨介绍,今年1-10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员企业新签合同额1843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完成营业额1187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占据半壁江山,会员企业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占全球业务总量的55.4%和48.5%,业务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项目规模日益增大,1-10月新签合同额在 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 586个,占新签合同总额的 84.4%;上亿美元项目326个,10亿美元以上项目 28个,100亿美元以上超大型项目2个。
一批大型重点合作项目令人瞩目: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项目和印尼美加达卫星新城项目,合同额双双突破100亿美元;肯尼亚蒙内铁路、中老铁路等区域互联互通项目成效显著;科伦坡港口城、吉布提港等项目建设“点亮”海上丝绸之路新航程。
房秋晨援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报告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强劲,基建项目投资热度显著提高,未来前景看好。东盟、中东欧地区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工程市场潜力巨大。
在他看来,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互联互通仍将是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建设保持旺盛需求,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为房地产、市政等民生工程提供了长期的发展机遇;能源、电力是各国的优先发展领域,特别是电力网络和清洁能源将成为重点投资方向;“一带一路”也为境外园区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须创新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为承包商会会员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为各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房秋晨说。
他同时指出,国际工程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国际工程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石油、钢铁、有色矿产和原材料价格仍低位徘徊,许多资源型国家财政收入紧张,部分非洲、拉美国家进入债务偿还期,债务违约风险增加,投资者信心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
国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仅仅依靠中国资金难以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房秋晨强调,要充分发挥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所在国商业银行、各类投资担保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作用,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资金融通”。
此外,房秋晨还提到,越来越多的国外政府和业主希望国际承包商具备更高的能力:能有效整合、利用政策性、商业性和开发性资金,由承建者向开发商转变;能提供项目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方案,包括规划、设计、咨询、运营、维护、管理等;能由单一项目建设转向综合经济开发,从而拉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对此他建议,企业要创新承包工程业务发展模式,结合自身业务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企业转型升级规划;主动对接所在国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积极参与驻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布局,培育开发新项目;通过小额参股、直接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基建项目投融资;同时,应全产业链参与境外基建项目,实现业务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