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承包市场分析 » 正文

对在中东欧国家承包工程的中国企业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5  来源:山东省国际承包劳务商会
核心提示:近十年来,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中国企业承包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包括合理预算、优质管理、遵守法

近十年来,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中国企业承包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包括合理预算、优质管理、遵守法律、善于沟通、奉献社会等,而失败教训则包括低价竞标、轻视法律、管理不善、水土不服等。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企业行为。所以,在考虑社会影响的同时,更要重视经济效益。       因此,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后,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不能靠低价或超低价竞标取胜;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还要学习借鉴欧美先进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质检体制,保持管理的国际化和先进性;最后,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与当地人民保持友好的关系。

合理竞标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竞标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企业行为。所以,在考虑社会影响的同时,更要重视经济效益,而不能靠低价或超低价竞标取胜。

       在竞标之前,中国企业应当聘请高水平的英语翻译或所在国语言的翻译,准确地翻译招标文件全文,并认真研读相关资料。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工程路段做现场勘查。对工程所在路段的地质、水文、气候、环境、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还要考虑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所需的花费。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技术以及建筑行业的水平。在做好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考察之后,结合自身情况编制详细的技术标书、商务标书,合理报价,合理竞标。

       低价竞标会引起欧洲国家其他竞标对手的猜疑和怨恨。采用先以低价竞标拿到项目,然后再在承建过程中变更价格,这种手法在在欧洲国家是行不通的。因为欧洲国家法治比较健全,工程质检体系和保险体系比较完善。所以,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竞标工程项目时,要充分计算成本,考虑企业的利润。对于政府环保部门、考古部门的介入和检查要事先考虑到。在欧盟成员国的中东欧国家还要考虑欧盟的审查成本等因素。

维护权益

       吃透法律,认真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是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完成工程项目的经验之一。

       国际工程招标通用的菲迪克(FIDIC)条款规定了一些保护承包方的条款。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竞标工程项目时应当坚守菲迪克(FIDIC)条款所规定的保护承包商的底线。例如,业主在开工前向承包商支付启动资金。如果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工程成本上升,承包商有权根据实际工程量的增加要求业主补偿费用。如果业主延迟支付启动资金和工程款项,承包商有权起诉甚至终止合同。这些国际通用的条款在合同中一定要保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业主和当地分包商损害中国企业利益和权益的问题时,中方应果断地运用法律和技术手段去沟通,甚至及时采用投诉、申诉的方式维护企业的利益和权益。

优化管理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建的交通运输工程项目都是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巨大,材料采购渠道多样化,使用的币种较多,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采购体系和运营管理体制。对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海运清关、退税免税、设备租赁、材料运输、材料领用、劳务分包、设计加工、工人管理等都应有精细的规划和措施,对于多币种兑换的汇率风险也要充分考虑。

       欧盟和欧洲国家的质量检验非常严格。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建工程项目要十分注意质量的监督管理。不仅有本企业的专门质量责任人检查和监控质量,还要随时准备接受来自业主方的严格的质量检验。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应当成立自己的商会,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行业互助,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和法律咨询,做好海外承包工程项目的优惠贷款和相关保险事宜。

中国企业应当学习借鉴欧美先进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质检体制,保持管理的国际化和先进性,建立优质的竣工后的运营维护系统。

入乡随俗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的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工期较长,中方人员在当地生活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与当地人民保持友好的关系,对于完成工程项目非常必要。

       中国企业应当充分了解所在国的宗教习俗,与对方打交道时不要犯忌。中国工人在周六、周日、晚上甚至节假日加班加点干活都是正常的,但这一点在欧洲人那里是行不通的。不仅有宗教习俗的因素,还有劳工法的因素。所以,中国企业要尊重欧洲人的宗教文化习俗,在编制工程预算和计划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充分预估工期时间,不要指望靠“加班加点”突击完工。

       欧洲人普遍信奉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价值观,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建工程项目,应当尊重欧洲文化价值观,强调共同人性方面的东西,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益的同时,维护分包商、当地员工的利益和权益,造福当地人民。

       中东欧国家在冷战和两极格局时期曾经遭受过苏联霸权主义的欺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严重的疑虑。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中东欧国家深受西欧国家的影响,欧盟对华的贸易制裁或贸易管制也容易在中东欧国家得到响应和执行。所以,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建工程项目出现问题时,要避免展示国有企业的官方背景,避免将工程问题政治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应对解决。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招工时应当注意当地人的习惯,不要将欧洲民众视为个人隐私的信息作为招工条件,如性别、民族等,以免引起当地人对中国企业招工的性别或民族歧视的疑虑。

       在管理工人方面,中国企业习惯于集体主义管理方式,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将员工视为企业的一部分,强调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欧洲人则更看重个人权益和利益,更注重人文关怀,对企业侵夺和占用个人的权益和时间比较反感。中国企业在管理当地工人时应当注意这种差异,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关怀,多一些沟通。

       西方媒体常常以报道爆炸性新闻和负面新闻而增加收视率、点击率和发行量。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国家,当地媒体可能会寻找和追踪报道中国企业的负面新闻,中方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一方面,应当理解西方国家的媒体为了自身生存发展,需要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以吸引民众,无需大惊小怪;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不要让媒体抓住负面把柄,对于媒体批评,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坦然面对。与此同时,适当做一些公益慈善事业,如资助学校教育,赞助智库研讨会等,主动、积极地与当地媒体保持联系,利用媒体渠道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理念。这样,不仅能扩大企业影响,还能增进当地人民对中国企业的了解。所以,善于与媒体沟通,通过媒体传播扩大自己的正面影响,增进当地人对自己的了解,是中国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的投资承包工程项目会日益增多。中国企业在走进中东欧国家的过程中,有机遇,有竞争,有挑战,也有困难。只要我们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遵守市场经济规律,依法做事,优化管理,就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