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数量大、财政资金供不应求、乡村开发保护要求高,“钱从哪里来”是最现实的根本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乡村振兴这一最美好的蓝图就无法绘就或大打折扣。
PPP模式的导入一方面可以平滑政府财政支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另一方面能够集聚乡村资源、提升乡村效益,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认为,PPP模式的推广应用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运用PPP模式整合乡村振兴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动农村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重要举措。焦小平认为,PPP模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PPP改革是一项在公共服务领域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体制机制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核心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PP作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方式,有助于全面贯彻“放管服”改革精神,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PPP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创新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PPP可以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化、专业化优势,破解传统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营效率低、维护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需求,助力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提供有效支撑。
PPP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初显
2014年全面推行新一轮PPP改革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一直是PPP推进的重点领域,目前成效已初步显现。
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2020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贫困县新入库PPP项目105个、投资额665亿元,其中14个脱贫摘帽县和1个贫困县采用PPP模式支持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入库项目15个、投资额107亿元;净入库项目68个、投资额559亿元;签约落地项目34个、投资额422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2个、401亿元。
PPP模式构建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完整制度体系。PPP已经建立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五位一体”制度体系。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具体规划,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PPP项目已全面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节水行动等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园、绿色农产品加工等质量兴农战略,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了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如江西的智慧农业项目、云南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四川的全域旅游乡村振兴项目等。
目前PPP已全面支持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处理等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支持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农业遗迹保护和民间文化传承发展等,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支持农村教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山东的艾李湖生态湿地及美丽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和镇街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贵州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
此外,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了贫困群众获得感。PPP助力乡村战略中瞄准贫困人口、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推动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510个已运用PPP模式支持脱贫攻坚,占61.3%;项目累计1546个、投资额1.2万亿元。其中,“三区三州”地区项目103个、投资额476亿元。
规范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PPP模式助推乡村振兴之路接下来如何走?焦小平给出建议,下一步要主动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坚持严规范、强监管、防风险、抓绩效,高质量推进PPP工作,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动力,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多元供给格局,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是用好PPP综合信息平台。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建成的新一代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了PPP项目监管、服务和信息披露能力。要充分利用新平台加强信息采集和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约束各方履约行为,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
二是严把项目入库审核关。建立结构化、标准化文件模板,提升信息规范统一度。完善入库审核标准,加强智能审核与逻辑校验,减少人为因素,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度,规范入库程序,把好“入口关”,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三是加强财政风险动态监测。完善财政支出责任监测功能,细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支出责任,加强纳入中长期财政预算管理;规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率测算,加强财承监测预警,严守10%红线,禁止超红线地区新项目入库,严防PPP项目财政风险。
四是抓实绩效考核工作。落实绩效评价指引,规范绩效评价程序,强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深化、细化财政预算管理。目前山东等8省在黑臭水体治理等12个行业探索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细化行业绩效考核指标,精准对接按效付费机制,量化物有所值目标。
图为山东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现场。 张雨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