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宁东基地管委会联合中国氢能联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了“宁东基地氢能助力绿色发展研讨会”。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3060双碳目标”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汇集氢能产业发展的技术、模式、链条、资源,分析研讨促进宁东基地“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加强各方深层次合作,推动宁东基地降耗减碳和能源转型,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来自中国工程院、国际氢能协会、中国氢能联盟、清华大学和我国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宁东基地涉氢企业代表60余人结合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形势,针对宁东氢能发展需要解决的资源、成本、模式、政策、创新等问题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热烈讨论。
宁东基地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伟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中国石化集团新星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党力强,林德气体公司亚太区氢能总监秦有彪,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分别做主旨报告。宁东基地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陶少华做宁东基地氢能产业发展专题汇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在演讲中对氢能产业的定位做出清晰明确的判断。他表示,将氢能纳入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未来将成为终端能源消费主体。氢能是我国能源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氢能与电能耦合将是解决“双碳”问题的重要选择。未来10—20年是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从战略、政策、技术、资金、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谋划,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毛宗强教授结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和宁东基地氢能产业发展实际,深刻分析了绿氢对碳中和的重要作用,对宁东绿氢耦合煤化工发展思路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要完成“碳中和”,煤化工的碳应逐步来自现有的二氧化碳,氢用绿氢,煤化工可以由碳源变碳汇。宁东基地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陶少华在专题汇报中指出,宁东坚持绿氢耦合煤化工的氢能工作主线,坚定不移推进绿氢逐步替代煤制氢,实现煤化工产业降耗减碳,这是宁东发展氢能的初心和重点工作方向,是不同于其他省市氢能发展思路的重要设计。他强调,宁东“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煤电、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煤制氢行动,推动新能源产业与煤炭深加工产业耦合发展,形成以光伏发电、绿氢制备、储运、应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在会议座谈环节,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刘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研究员景春梅,有研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蒋利军等行业专家围绕“绿氢资源与需求的匹配、成本与降耗减碳间的平衡、产业链的科学构建、产业政策体系的完善、氢能创新资源的引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为宁东基地氢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达成了“发展绿氢是降耗减碳工作关键抓手”的重要共识。
近期,国家密集出台支持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宁夏研究推动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氢能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鼓励企业探索利用新能源制氢替代煤制氢,开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示范”等一系列工作举措。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为煤化工基地开展绿氢耦合化工生产指明了方向。宁东基地作为我国最大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针对煤制氢煤炭消费量较高、碳排放量较大等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实施“绿氢替代灰氢工作计划”,大力发展绿氢耦合现代煤化工,推动减煤加氢、以氢换煤、绿氢消碳,从源头上降低煤炭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同时,宁东基地结合化工园区实际积极构建绿氢产业链,发展天然气掺氢、装备制造和氢能交通等特色应用场景,成功入围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海示范城市群,成为我国唯一获得示范资格的化工园区。目前,4个绿氢制备及应用项目、4个化工副产氢综合利用项目及2个氢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顺利推进,宝丰能源建设的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绿电制氢项目一期顺利投产,绿氢已用于耦合煤制烯烃生产,通过绿氢实现煤化工降耗减碳的通道已经打通。
“十四五”期间,宁东基地将通过发展氢能,加快构建以清洁能源、新材料等重点特色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利用和能源转型,确保煤化工项目煤制氢替代比例达到13%以上,推动绿氢耦合煤化工由示范推广向规模化发展迈进,实现“减煤加氢、减碳增效”,在新时代以新的奋斗姿态,把“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生动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宁东基地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和各部门、直属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