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全国PPP项目库 » 正文

北京市财政局2021年度PPP工作情况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01  来源:北京市财政局
核心提示:2021年,北京市财政局结合财政部有关部署和本市实际情况,牢牢把握推动PPP规范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规范、高质、持续”的发展

 2021年,北京市财政局结合财政部有关部署和本市实际情况,牢牢把握推动PPP规范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规范、高质、持续”的发展主基调和绩效财政导向,在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推广PPP模式,建立项目征集储备机制,拓宽PPP领域范围,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规范管理程度,优化PPP领域营商环境,协同推进本市PPP工作规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多措并举稳扎稳打,助力项目规范落地实施

(一)统筹项目谋划储备,拓宽PPP领域范围

建立PPP项目协同储备机制,加强同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项目立项、识别、开发等方面的协调合作。在梳理北京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及拟推介民间资本清单的基础上,广泛征集全市潜在PPP项目,鼓励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根据行业特点、地域优势选择适合的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拓宽PPP领域范围,在原有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生态环保、污水处理等传统PPP领域之外,已在体育、科技、农村污水治理等领域采取PPP模式进行有益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研究在市郊铁路、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文化旅游、新型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领域运用PPP模式。初步形成了较成熟的征集筛选机制,提高项目储备效率,为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创造基础条件。

(二)协同合作稳步推进,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PPP项目协同管理机制,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托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协同管理,稳步推进项目规范发展。一是夯实基础,对意向采取PPP模式实施的承平高速、市郊铁路东北环线等项目开展项目模式搭建、财务平衡方案设计等前期研究。二是探索创新,研究新机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大兴线等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三是跟踪指导,推动工体改造复建项目年初落地开工,并于年底前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四是合同管理,结合全球健康药物研发项目进入运营期的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项目合同,为PPP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合法有效的合同依据。

(三)明确政务诚信职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PPP项目政务诚信机制,落实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重点任务,积极参与和支持“营商环境4.0”评价改革工作。制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的通知》(京财债〔2021〕725号),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失信违约记录,规范政府履约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明确PPP项目政府方责任人诚信职责,规范政府履约行为。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并及时将有关政务失信行为纳入北京市公共信用服务平台。优化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营商环境。

(四)加强财承动态监测,防控PPP财政风险

建立财承动态监测机制。以防控风险为导向,动态监测财政支出责任,实现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静态财承测算转变为动态财政管理。加强财政支出责任监测和风险预警,开展全市PPP项目采购后财承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准确测算PPP项目财政支出规模,编制《采购后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全面评估了PPP项目采购是否会影响财政可持续性,强化财政承受能力红线约束。梳理分析全市PPP财政风险情况,形成《北京市PPP财政风险情况分析报告》,充分识别PPP可能产生的各项财政风险类型,研究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措施,保障政府方履约能力,防控中长期财政风险。

(五)开展绩效课题研究,搭建分行业指标体系

建设PPP绩效评价体系,强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采取“边研究,边建设”的工作方式,在年初确定的PPP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同时,开展分行业PPP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一方面对北京市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解并借鉴外省试点经验和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考核情况,梳理目前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机构等相关单位,开展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体育3个行业的绩效指标体系建设,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研讨等方式,积极征求意见建议和政策指导。并形成相关行业的PPP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初稿。选取地铁14号线、兴延高速、工体改造复建等项目深入开展试评价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形成大量宝贵实践经验和意见建议,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完成《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及应用研究》,为后续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工作方法和技术指导。

(六)加大培训宣传力度,着力建设能力环境

通过开展PPP专题业务培训、印发工作手册、微信及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PPP理念的宣传推广。2021年北京市围绕“规范运作,绩效考核”为主线开展多次PPP业务培训,邀请财政部PPP中心及相关专家开展授课,以“PPP项目绩效管理及全生命周期操作流程解读”为主题,组织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社会资本、咨询机构等PPP项目参与方参加PPP政策业务培训会,详解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及全流程管理要点,为规范开展PPP项目绩效管理、信息公开等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编印和不断修订完善了北京市PPP文件汇编和工作手册,提升行业部门、各区相关人员政策把握水平和实操经验能力。充分利用财政部PPP中心官方微信“道PPP”、《中国财经报》、“北京财政”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平台,发布了“用PPP模式打造生动的‘中国方案’”“打造智慧高速!这个PPP项目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文章,加强拥有较高社会关注的PPP示范项目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回应社会关切。

二、规范运作防控风险,助力项目高质量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北京市打造了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首都大外环高速(通州-大兴段)等一大批重大PPP项目。采取PPP模式建设了国家速滑馆、冬奥会延庆赛区等项目,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目前,全市PPP项目涉及体育、交通运输、污水垃圾处理、生态环保等10个公共服务领域,重点领域均有PPP项目的覆盖分布,实现了全市PPP项目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北京市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的入库项目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一是项目落地率高。根据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PPP项目共计77个,其中市级12个,区级65个。总投资2446.83亿元,预计吸引社会资本1533.94亿元,占总投资62.8%。进入执行阶段项目71个,按财政部有关统计口径,签约落地率为98.2%。

二是项目竞争充分。通过公开选择社会资本,全市PPP项目采购后财政支出责任显著降低,财政支出责任峰值由150亿元降至138亿元,未来10年平均降幅为19.7%,年均节约资金27.7亿元。在高速公路领域PPP模式竞争最充分,每标准车公里约定的通行费标准平均降幅达42.93%。

三是PPP财政风险总体可控。2021年全市总体财承占比为2.15%,其中市本级财承占比为3.28%,PPP项目合同期内各年度财政承受能力指标值均未超10%红线,总体处于安全区间。在现有基建财力可腾挪调配的前提下,未来仍有较大空间应对风险并开拓项目。

四是注重储备前的模式谋划与推广。结合项目征集的经验,北京市提出了向前一步的工作思路,广泛征集潜在PPP项目并建立PPP意向项目清单,共筛选整理了24个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总投资1321亿元。通过做好与PPP储备清单、项目管理库的衔接,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落地一批”的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五是项目运作规范。本市规范管理的PPP项目已全部纳入财政部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全部PPP项目财政支出的影响进行防范和监控,此外经核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目前本市入库项目均不涉及隐性债务的情况。

六是示范引领作用强。北京市共有兴延高速、地铁14号线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11个。工体改造复建、京雄高速等项目也已成为行业领域内采用PPP模式的重要参考案例,初步形成了模式能复制、经验能推广、程序能借鉴的示范效应。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