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3月17日),国内商品期市收盘涨跌不一,尿素涨近4%,菜籽跌逾3%。黑色系多数上涨,硅铁涨近2%,锰硅涨逾1%;基本金属多数上涨,沪铅、沪锡涨近1%;能化品涨跌不一,PTA涨逾3%,短纤涨逾2%,燃油跌近2%,纸浆、LPG跌逾1%;贵金属涨跌互现。
热评:上周国内商品指数大幅下跌,受欧美银行事件持续发酵的扰动,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落,工业品、农产品同步走弱,黄金价格逆势大涨。往后看,1-2月国内经济整体性好转,复苏势头良好,而央行在超额续作MLF后宣布全面降准将有助改善政策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利好国内资产。重点关注的是,海外超级央行周,美联储、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等都将集中在周四公布最新货币政策决定。在欧美金融市场动荡的当下,全市场都期盼美联储能转为“鸽派”,预计在2月失业率上升、通胀回落、零售数据走低、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美联储将宣布只加息25BP,同时有相当大的概率在5月结束加息进程。
1、黑色建材:国内复苏对钢材有支撑。
宏观层面来看,国内方面,2月中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显示随着政策发力以及役后内生修复动能增强,国内经济复苏的趋势得到确认,预计二季度将继续修复,内需有望逐步回暖,此外央行超预期降准也将提振市场信心。后续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海外金融市场的波动,关注本周美联储的会议以及欧美金融市场的波动。
基本面来看,上周钢联的数据显示,钢材产量小幅回升,表需回升速度放缓,库存继续去化。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尤其是基建领域持续发力,地产投资触底回升,下游钢材需求逐步改善。不过,发改委对铁矿石的监管再度趋紧,叠加海外风险因素扰动,黑色系高度或受限。
2、基本金属:海外不确定性加大,波动风险加剧。
受瑞士信贷银行大幅下跌拖累,欧美股市集体走弱,拖累大宗商品集体走弱,基本金属跌幅居前。不过,相关部门及时表态向相关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后,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当前海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波动风险明显加大。从铜的基本面上来看,市场国内需求的改善,现货端非常强劲,下游买盘情绪高增,现货成交积极,而且由于进口铜减少很多,上周国内社会库存快速去化,SMM社会库存下降3.62万吨。
贵金属方面:海外市场恐慌情绪再起,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黄金短线继续走高。后续重点关注事件的演变。
3、能源化工:受欧美银行事件干扰,波动明显加大。
海外银行风险事件此起彼伏,拖累大宗商品集体走弱。不过,相关部门及时表态向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后,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当前海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大宗商品的波动风险明显加大。基本面上来看,现阶段国际原油市场供需两端均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2月中国经济数据全面回升显示经济复苏势头良好,需求料将持续改善,但另一方面,在持续加息的影响下,海外经济下行风险依旧较大,原油总需求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供应端方面,OPEC+维持产量政策不变,俄罗斯宣布自愿减产50万桶/日,供应端也同样存在较多的扰动。
4、农产品方面:海外市场情绪不稳,油脂行情波动加大。
美豆:当前美豆基本面多空因素并存,南美受到天气因素较多的干扰,北美则存在扩大种植面积的预期。不过,银行事件等宏观因素主导了行情走势。
豆油:全国主要油厂开机、产量等持续下降,豆油现货出现阶段性紧张状态。不过,下游需求表现一般,提货相对宽松,多以刚需为主。综合来看,基本面矛盾不大,多空因素交织,豆油或继续区间震荡运行。
棕榈油:SPPOMA数据显示3月1-15日,马棕产量环比上月下降29.08%;ITS数据显示,3月1-15日,马棕出口量环比上月增加55.03%。
海外银行风险事件此起彼伏,拖累大宗商品集体走弱。不过,相关部门及时表态向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后,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当前海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大宗商品的波动风险明显加大。油脂或受到较多的影响。
国内宏观
1、 央行决定于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央行表示,下一步将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预计本次降准向银行体系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约5500亿元。
2、国务院领导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3、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8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折合397.1亿美元,增长1%。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8.9%,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3.3%。
据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今年1-2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599亿元人民币,执行额16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0.6%。
4、财政部公布,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同比下降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元,增长7%。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65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627亿元,同比下降29%。
5、经合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中期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和2024年,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5.3%和4.9%,较此前预期分别上调0.7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6、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3月18日开幕。 财政部副部长夏先德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落实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楼继伟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有可能导致新一轮危机。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国今年预计仍将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史耀斌指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发展。
7、据第一财经, 财政部对德勤和华融进行处罚,释放财会监督严管信号,未来财政部将严肃查处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此次处罚对德勤总所和分所进行区分处理,表明财政部行政执法体现以财会监督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导向。
国际宏观
1、经合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中期经济展望报告, 上调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2.6%和2.9%,美国GDP将增长1.5%和0.9%,欧元区增长0.8%和1.4%。预计美联储终端利率为5.25%-5.5%,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终端利率均为4.25%。
2、 俄罗斯央行维持利率在7.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俄罗斯央行预测,2023年通胀将达到5%-7%,2024年将恢复到4%。该行指出,仍倾向于通胀上行的风险,若上行风险加剧,将在下次会议上考虑加息的必要性。
3、美国2月工业产出环比持平,预期升0.2%,前值自持平修正至升0.3%;制造业产出环比升0.1%,预期降0.2%,前值自升1%修正至升1.3%。
4、美国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63.4, 四个月来首次下降,预期67,前值67。一年期通胀预期降至3.8%, 为2021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但仍远高于疫情前两年的2.3%-3%。
5、美国2月大企业联合会领先指标环比降0.3%,预期降0.3%,前值降0.3%。
6、欧洲央行管委霍尔茨曼表示,欧洲央行本周加息得到了广泛支持,大多数人认为需要进行更多的加息。通胀比预期更为顽固,核心通胀仍然非常高。预计还会有几次加息,担心欧洲央行的峰值利率将高于4%。
欧洲央行管委雷恩表示,欧元区通胀增速仍然过快,还没有得到足够放缓,欧洲央行将采取必要行动确保物价和金融稳定。
7、世卫组织表示,今年有望不再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最高级别警报。当年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冠疫情定性为全球“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