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设备材料市场分析 » 正文

综合能源利用:要开源更要节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21
核心提示:“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内容和重要载体。然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无法孤立完成。“高比例新能

“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内容和重要载体。然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无法孤立完成。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由于新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对电网稳定运行提出巨大挑战。因此,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应积极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营销部主任李明表示。

多环节协同发挥各主体作用

“为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电力系统必须主动实现转变。”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蒙文川认为,一是电力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协同转型。新型能源体系由原来单一供电转向双向互动,对电力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出更高要求。二是风光储一体化和电网建设迈入新阶段。电力系统将更加完善,电网调控能力逐步提升。三是进一步完善电力系统产业布局。伴随电力系统建设,区域电网联系更加密切,远距离、超大容量传输将成为常态,局部电网也逐步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四是健全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市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向互动,市场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需建立健全统一电力市场,以价格为导向,完善电价,加快需求侧响应。

适时推动综合能源利用发展,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成为确保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低碳运行的优质解决方案。

记者梳理发现,2016~2022年,国家多份规划中早已清晰明确了综合能源利用的整体布局。

2016年12月,《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施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加强终端供能系统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建设。2022年3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以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综合能源服务、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新模式新业态为依托,开展智能调度、能效管理、负荷智能调控等智慧能源系统技术示范。

“源网荷储一体化可实现低碳能源、通信、电网调控等技术高度融合,并满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用户多元化需求。解决电力系统过往‘源随荷动’弊端,转为‘源荷互动’,对能源进行精准调控。通过资源整合,既可提升能源的利用率,也能给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蒙文川表示。

蒙文川告诉记者,通过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还可以刺激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加速发展。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委会会长赵风云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成本的降低,平抑了部分新能源波动性造成的消纳成本,消纳方式更加多元。同时,电源发展呈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态势,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因此,需要电力与其他能源品种耦合、与当地经济社会需求耦合,并拓展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从而形成多能互补、多环节协同。

谈及如何进一步推动综合能源利用,赵风云指出:“应明确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认知,推动全社会达成共识,才能发挥各主体作用。”

“应从以电为平台的综合能源产业发展角度进行思考,综合能源系统应追求最高利用效率,包括直接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虽然效率高,但应用场景有限。间接利用,是以电为枢纽的综合能源转换平台。”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杨鹏表示,通过综合能源利用场景与产业场景实践,工作人员可实现远程抄表、移动支付和远程费控,提高劳动生产率。

“综合能源利用是追求能源利用效率系统最优的新业态。我国综合能源建设有诸多具体实践,需要总结经验,以需求为导向,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实现多能互补、行业融合。”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清洁电力高级顾问王万兴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消费侧发力提高系统综合效率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在能源消费侧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开发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推进工业余能的综合利用,同时加强电力负荷精细化管理,特别是空调负荷的调控,实现削峰填谷,促进电力负荷与电网互动。”李明指出。

开源更要节流。综合能源利用不仅要做好多能互补开发利用,还要提高能源系统综合效率,实现能源节能增效。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在城市建筑物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此外,在农业种植、渔业养殖领域,部分地区也因地制宜建设运营了大批“光伏+农业/渔业”项目。

综合能源利用项目以其范围广、应用深,具备一定优势。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惠文告诉记者,综合能源利用项目集合供电、供水、供气等为一体,根据各方用能情况,可实现能源转移或使用,将能源利用率提到最高、效率增至最优。同时,综合能源利用项目可整合各方资源,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经济、环境等进行重组,并拓展节能、规划、运维等增值业务,实现差异化用能。

在多能互补开发利用之外,大力实施电力负荷精细化管理,提高电源利用率和电网负荷率,成为能源节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是能源开发利用最重要的方式。为了进行电力节能,需要对电力负荷进行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要合理避峰填谷,实现用电经济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不断改进和挖潜增效。”蒙文川认为。

综合来看,需求侧管理是在政府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通过发电、供电及用户等各方共同努力,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改变用电方式,在满足相同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实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目前需求侧管理主要集中在电力和电量的改变上,一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电网峰荷时段的电力需求或增加电网低谷时段的电力需求,以较少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系统电力供需平衡。另一方面,采取措施节省或增加电力系统发电量,在满足同样的能源服务的同时节约社会总资源的耗费。”蒙文川进一步解释。

记者了解到,电网企业需求侧管理主要聚焦于提高效能、负荷管理、能源替代及余能回收等方面。在提高效能方面,电网企业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用户使用高效用电设备替代低效用电设备及改变不良用电习惯,在获得同样用电效果的情况下减少电量需求和电量消耗。在负荷管理方面,电网企业通过技术和经济措施激励用户调整其负荷曲线形状,有效降低电力峰荷需求或增加电力低谷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负荷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益和供电可靠性。在能源替代及余能回收方面,电网企业引导用户通过余能回收来发电,减少从电力系统取用电力和电量。

在电力负荷的精细化管理方面,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已上线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打造百万千瓦级电力负荷“资源池”,通过该负荷管理系统可实现更加科学、精准和快速的负荷调控,有效提升负荷精益化管理水平,为确保民生和重点用电需求及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储等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与消纳提供了重要支撑。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