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研究院:当前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正在降低,房价大幅下跌从长远看有利于居民消费释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7
核心提示:2024年6月26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京发布《2024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其中,特别提到了房地产市场新变化及存量消化措施分

2024年6月26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京发布《2024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其中,特别提到了房地产市场新变化及存量消化措施分析。

一、房地产救市政策应出尽出

2024 年上半年,房地产救市政策应出尽出。需求端包括各线城市限购政策放开、首付比例下调、存 量和新增房贷利率下调等;供给端包括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项目“白名单”落实,实施“三 大工程”等。5 月 17 日,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正式落地(以下简称 5.17 新政),包括降首付、取消房贷利率 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设立 3000 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截止 6 月中旬,5.17 新政已在全国超过 80%的城市落地,除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均执行了首套房首付最低 15%的要求,房贷利率较基准普遍下浮 30-50 个基点左右。

二、销售端出现结构性改善的积极信号,政策效果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在多重政策刺激下,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结构性复苏的迹象,少数核心城市市场活跃度略有好转,但 总体市场预期依然偏弱,部分核心城市好转趋势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全国市场的带动能力仍然有待观察。 具体来看:

核心城市二手房交易量有所升温,但价格持续下降,以价换量特征明显。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5 月 北京、上海、杭州二手住宅成交量分别环比增长 0.2%、5.8%和 4.4%,同比增长 3.1%、11.1%和 40%;深 圳二手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长接近五成。但 5 月 70 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均价环比 下跌 0.71%,为 2014 年 10 月以来的最大跌幅;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 1%,是有该数据统计资料以来的 最大跌幅之一(2014 年 9 月也为-1%)。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继续下跌。

房企销售业绩降幅略有收窄,但总体仍处于深度下行区间。1-5 月,全国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金额同比 下降 44.3%,较上月小幅收窄 2.5 个百分点;其中 5 月当月同比下降 33.6%,降幅收窄 7 个百分点。 政策的刺激效果呈衰减趋势,但效果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根据贝壳 APP 数据,77 个样本城市二手 房成交套数在 5.17 新政后首周(5.18-5.24)、第二周(5.25-5.31)、第三周(6.1-6.7)分别环比上升 9.2%、 上升 2.6%和下降 5.7%。

销售端显现的微弱积极信号还未传递到房地产产业链条的前端,拿地、投资等领域仍在加速下行, 市场整体依然较为悲观。1-5 月,房企拿地积极性继续转弱,拿地总金额排名前一百的房企,其拿地总金 额同比下降 26.7%,降幅较 1-4 月扩大 17.2 个百分点。

尽管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结构性积极信号,但市场整体仍在继续惯性下行。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企业端风险还将继续暴露,要警惕房地产对全社会信心和预期的打击 由短期变为长期。政策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消化存量,改善供需失衡局面,推动市场预期修复和量价企稳,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减轻去房地产化过程对经济的冲击。

从中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要理性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一是当前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正在降低,尽管调整过程中阵痛在所难免,但长远看有利于经济更加均衡和可持续增长。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2019 年的 7.14%降至2024 年一季度的 5.99%;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由 2019 年的 90.11%降至 2024 年 1-4 月的 86.66%;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由 2019 年末的 29%降至 2024 年一季度末的 21.66%。

二是当前全国房价大幅下跌,是房价收入比回归正常的过程,从长远看有利于居民消费释放。一般来说,在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房价收入比通常在 4-6 倍之间;在已充分城市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比值在 2-4 倍之间;而 2021 年中国房价收入比为 9 左右,部分城市甚至超过 18,近两年房价收入比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偏高水平。 房价收入比的下降,从长远看将有利于降低居民住房压力,释放消费潜力。三是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家 庭小规模化趋势、新型城镇化以及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等因素将带来新增住房需求。根据测算,未来中 国房地产每年的需求中枢为 8-10 亿平方米左右,当前市场存在超调的可能,未来随着市场企稳,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三、存量消化的几种典型措施

2024 年 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标志着房地 产政策开始更加聚焦去库存。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面临重大转变的背景下,本轮去库存与上一轮棚 改货币化安置不同,政策思路主要是将消化存量房产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相结合。总结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探 索的去库存措施,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国企收储:主要由地方国企出手,直接收购开发商企业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房源,改作配售型或配 租型保障房。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运用较为广泛,郑州、济南、苏州、青岛、重庆、杭州等城市均有过相关 实践。以郑州为例,截至 2024年 5 月 22 日,郑州国资平台城发集团下属子公司城发安居已在市区范围内 收购 10.6 万间房源,总建筑面积 428 万平方米,共支付交易金额 338 亿元,按当前郑州每月 5000 套左右 的新房成交量,收储工作已经缩短了大约 20 个月的去化周期。在推进落实过程中,难点主要在于如何让 各方对收购价格形成共识,项目能否满足保障房对于户型、面积、区位等方面的要求等。资金方面,主要 利用 3000 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撬动商业银行贷款、住房租赁基金、财政资金支持、国有企业自筹、开发 贷款、专项债、保障性租赁住房 REITs 等。未来,政策可进一步探索如何拓展资金来源,做大收储规模。

以旧换新:业主在政策支持下,利用名下的二手房来置换新房。实际操作中,包括由地方国企收旧换 新、中介优先卖房等模式,其中国企收旧换新模式效果相对较好。国企收旧换新模式由国资平台直接收购 业主二手房,业主再去购买新房,苏州、南京、无锡、郑州等城市均推出了相关政策。在实际操作中,难 点主要在于如何评估二手房价值,估价过低将打击业主置换的积极性。此外,当前要求二手房需解除抵押, 并且新房价值要高于二手房,对置换家庭的资金要求较高。未来,政策可在带押置换等方面进行完善,降 低居民以旧换新门槛。

非居改租: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非住宅项目转变为租赁用途的房屋,进而促进存量房产盘活。非居改租是当前各城市积极探索去库存的重要方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厦门、福州等重点城市均 出台了相关政策。改建项目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期间,通常不变更土地性质,不补缴土地价款,并按规定 享受金融、财政税费减免等优惠。未来,政策可进一步适度放宽改建条件,加大优惠减免力度,扩大非居改租规模。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