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承包市场分析 » 正文

全国服装产业集群工作会议暨全国服装行业协(商)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成功召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5
核心提示:2025年4月10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和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协办的“全国服装产业集群工作会议暨全国服装行业

2025年4月10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和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协办的“全国服装产业集群工作会议暨全国服装行业协(商)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杭州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成功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谢青,顾问陈国强,专职副会长焦培、杨晓东,秘书长屈飞,专职副会长杜岩冰、李昕,以及来自全国服装产业集群主管部门和行业协(商)会的负责人共计9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屈飞主持。

会议开始,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郑念华致欢迎辞,并介绍了浙江省服装产业情况。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李昕作《中国服装协会产业集群服务工作》专题宣讲,他谈到,中国服装协会以“夯实产业研究、推进科技进步、赋能时尚创造、促进可持续发展、引导区域协同、国际资源对接”六大服务板块助力产业集群能级跃升。

实践分享:解锁创新密码,共筑发展引擎

来自服装产业集群和地方行业协(商)会的6位负责人围绕集群创新发展分别作了专题分享。

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宋菲以《辉煌往昔复兴征途》为题,系统阐述了丹东市纺织服装产业的振兴之路。作为中国最大边境城市,丹东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已形成防护纺织品、柞蚕丝绸、运动户外三大特色板块。到2024年底,行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6家,正在实现从OEM向ODM转型。未来,丹东将重点推进虚拟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区域品牌影响力,通过“链长制”统筹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

中山市沙溪镇党委委员李海龙聚焦“湾区核点?时尚沙溪”主题,他谈到,服装是沙溪的支柱产业,拥有约3600家市场主体和1500家服装市场主体。通过释放产业用地,建设产业园、时尚街区等举措,加速智能化生产与全渠道融合。未来,沙溪镇将依托深中通道的区位优势,打造“三区协调、南山北水”发展格局,持续擦亮“休闲服装看沙溪”招牌,推动产业向“4.0+”时代跃升。

平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程传保在《向“新”而行多维聚力,平湖加快羽绒服装产业蝶变跃升》专题分享中表示,平湖羽绒服年出货量超过2亿件,在全国女装羽绒服市场份额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人工智能+”专项行动,迭代升级“优羽”羽绒服工业互联网2.0平台,实现24小时定制生产;通过建设服装小微企业园等方式,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未来,平湖将强化“时尚平湖”区域品牌,通过培育重点企业,打造“买羽绒服,来金平湖”的产业愿景。

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赵悦以《解锁创新密码,共筑发展引擎》为主题,系统展示了浙江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赵悦谈到,浙江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先发省份之一,始终以科技赋能、文化铸魂、绿色转型、国际合作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组织架构优化、全生命周期定制服务等创新举措,不断助推浙江纺织服装行业的迭代升级。

宁波市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屹华在《宁波织就时尚新篇》中回顾了宁波从传统制造到品牌国际化的跨越。依托“红帮裁缝”技艺底蕴,培育了雅戈尔、杉杉、罗蒙等优秀品牌。2024年,宁波纺织服装规上产值超过1323.3亿元,并在职业装领域实现新突破。未来,宁波将聚焦绿色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深耕,通过布局海外直营店等举措打造时尚产业标杆。

东莞市虎门服装协会执行秘书长涂姮娥分享了《全链赋能多维融合——虎门服装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从“产业布局:全镇一盘棋,构建全生态集群式的产业体系”“创新驱动:行业齐动员,推进智能型创意型的新型业态”“价值提升:品牌做引领,培育高品质高价值的优质标杆”及“服务升级:储势赋新能,打造服务优能量大的高端平台”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虎门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关举措。

共谋发展:座谈交流,凝聚行业共识

当天下午,各产业集群及地方行业协(商)会围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

强化全链协同与数字赋能,激活集群生态

各产业集群及地方行业协(商)会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推动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核心,搭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智改数转。多个地方协会联合高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入AI设计、5G工厂等方式破解研发短板;推动设备更新与绿色技术改造,形成“机器换人、数据换脑”的创新生态,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深耕品牌价值与文化赋能,向高端价值链跃迁

各产业集群聚焦品牌化战略,通过政策引领、资源导入培育区域品牌与自主品牌。整合非遗、地域文化等元素,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抢占户外、冰雪等新兴赛道。依托时装周、展会等平台扩大影响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型。一些集群以“政府+企业+院校”的联动模式,设立设计中心与直播基地,加速孵化“小而美”的数字化新锐品牌,构建“高端化+特色化”双轮驱动品牌培育体系。

统筹绿色转型与全球布局,构建可持续生态

产业集群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推广废旧纺织循环利用等技术,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与低碳供应链,响应“双碳”目标。强化政策协同,制定环保标准与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向清洁化生产转型。在国际化层面,深化跨境合作,帮助企业不断“走出去”。通过“国内园区+海外基地”联动模式,推动产能优势与全球市场需求对接,打造内外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座谈交流过程中,中国服装协会非专职副秘书长、希疆新零售研究院院长游五洋分享了对服装产业集群的观察与思考。他建议各地应结合资源禀赋选择发展路径,并完善技术、商业模式等服务体系,强化跨区域协作能力。

中国服装协会顾问陈国强在座谈中表示,产业集群的本质是同一产业或相关企业在特定区域内的集中与协同,涵盖了地理集聚、专业化分工、协同效应、创新驱动、文化嵌入和全球价值链迁移五大维度。他强调,当前服装产业集群已从传统加工升级为软硬件、线上线下融合的“三维综合体”。各产业集群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模式,核心在于“政府、企业、行业”三方协同,政府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企业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实践,行业协会链接资源、搭建平台,三者合力方能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战略领航:锚定“十五五”发展蓝图

会议最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服装产业正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要以“科技、时尚、绿色、健康”为战略锚点,构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和以人为本的健康产业。他强调,未来五年是行业实现智能化升级、品牌价值提升的关键期,需要凝聚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合力,深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陈大鹏会长表示,科技是核心引擎,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将重塑生产范式,未来五到十年需聚焦全链条数字化贯通,推动智能工厂示范建设,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品牌建设要“制造品牌”与“终端品牌”双轮并进,当前行业产品力与品牌价值仍存在差距,需加强研发设计能力,培育复合型人才,并重视新生代的创新力量。面对当前挑战,他指出,2025年前两个月,行业投资仍保持18.5%的高增长水平,彰显了行业的信心与韧性,中国服装产业必将走向强大。

会议当天,在中国服装协会非专职副秘书长、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副院长刘正安的带领下,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通过展厅讲解、场景演示,展示了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