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院中标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通水初期冰期输水冰情原型观测项目,该项目服务期至2019年6月。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全线正式通水。该工程由南到北跨越北纬33°~40°,气候由温和趋向寒冷,冬季水流进入黄河以北地区,渠道存在岸冰、流冰、冰盖封冻等冰情,总干渠将处于无冰输水、流冰输水、冰盖输水等多种复杂运行状态,尤其是河北境内隧洞、倒虹吸、渡槽、暗渠、曲率较大的弯道和山区较窄的开挖断面等位置,存在发生冰塞、冰坝的可能,影响了渠道输水能力和安全运行。因此掌握中线干线冬季冰期输水冰情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提高冬季输水运行安全和冬季输水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冬季冰情主要在安阳河倒虹吸~北拒马河暗渠渠段,渠线长近500公里。本项目主要工作内容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冬季输水冰情原型观测(包括冬季冰期输水冰情观测站网布置方案;观测站的冰情、气象和水力观测;冬季全线冰情巡查;收集和观测现场运行调度水力参数指标;建立自动化气象站,观测现场气象参数资料等)和南水北调中线冬季冰期输水冰情观测成果分析。观测方式主要以固定观测站和全线冰情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连续3个冬季冰期输水冰情原型观测,提出冰情生消演变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判别条件,揭示气象条件、水力条件对冰情的影响程度,掌握中线冰情的时空分布特征,了解不同建筑物(如渡槽、隧洞、倒虹吸、明渠顺直段、明渠弯道段、桥墩部位等)冰情演变特征与差异,选取特征断面观测冰盖对结构体的静冰压力。基于冰情原型观测,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冬季结冰对工程调度运行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举世瞩目。北京院于2011年中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首至沙河南段(中线建管局直项目)叶县段、澧河渡槽、鲁山南1段、鲁山南2段工程安全监测项目,2015年中标北京市南水北调东干渠工程运行维护之安全监测项目。本次中标是北京院在冰情观测领域的一个重大拓展。